《杂咏五首》

时间: 2025-02-04 16:11:09

朝阳映屋拥书眠,梦想锺山一慨然。

投老安能长忍垢,会当归此濯寒泉。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朝阳映屋拥书眠,梦想锺山一慨然。
投老安能长忍垢,会当归此濯寒泉。

白话文翻译:

早晨的阳光照耀着屋子,我在书籍的陪伴中安然入睡。心中梦想着钟山的壮丽,感慨不已。年老之后怎能长久忍受世俗的污垢呢?我一定会回到这里,洗去心中的寒冷与烦恼。

注释:

  • 朝阳:早晨的太阳。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映屋:照射在屋子上。表现出光明与温暖的气氛。
  • 拥书眠:与书籍相伴入睡。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安宁。
  • 锺山:指钟山,位于南京,是著名的自然景观。
  • 慨然:感慨、兴奋的样子。
  • 投老:年老、年迈。
  • 忍垢:忍受世俗的污浊与烦恼。
  • 濯寒泉:洗去内心的寒冷与烦恼,意在寻求清净与宁静。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独特的政治见解著称,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安石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中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对尘世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王安石在面对年老与世俗纷扰时的内心挣扎与追求。在清晨的阳光下,他与书籍相伴,体现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书籍不仅是知识的源泉,更是心灵的慰藉。诗中提到的锺山,象征着他心中理想的归宿,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投老安能长忍垢”,表达了对年老后生活的不满与无奈,暗示他对世俗的厌倦与对内心的追求。最后一句“会当归此濯寒泉”则坚定地表明了他将返回理想的生活状态,寻求内心的平静。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他高洁的情操与追求真理的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朝阳映屋拥书眠:早晨的阳光洒在屋子上,我在书籍的陪伴中安然入睡。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2. 梦想锺山一慨然:心中梦想着钟山的壮丽,感慨不已。表现了对理想与自然美景的向往。
    3. 投老安能长忍垢:年老之后怎能长久忍受世俗的污垢呢?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
    4. 会当归此濯寒泉:我一定会回到这里,洗去心中的寒冷与烦恼。坚定地表明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比作心灵的伴侣,表现出对知识的依赖。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是追求理想生活、对世俗的厌倦以及在面对人生的无奈时,依然保持对理想的坚定信念。

意象分析:

  • 朝阳:象征新的开始、希望与生命力。
  • :象征知识与智慧,是内心的寄托。
  • 锺山:代表理想与自然之美,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涯的向往。
  • 寒泉:象征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洗去世俗的杂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锺山”象征什么?

    • A. 理想的归宿
    • B. 现实的烦恼
    • C. 财富的象征
  2. “投老安能长忍垢”的意思是?

    • A. 年老后要享受生活
    • B. 年老后不能忍受世俗的污垢
    • C. 年老后要追求名利
  3. 诗人在早晨做了什么?

    • A. 出门游玩
    • B. 安然入睡
    • C. 写诗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春望》
  • 诗词对比

    • 王安石与李白的诗作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王安石更加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对世俗的反思,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词选》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