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荡东陂水渐多,
陌头车马断经过。
锺山未放朝云散,
奈此黄梅细雨何。
白话文翻译:
南荡的东边水渐渐增多,
路旁的车马已无法通行。
钟山上朝霞尚未散去,
这细雨在黄梅时节又该如何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荡:地名,指南方的荡水。
- 东陂:东边的堤坝。
- 陌头:指乡间小路的交叉口。
- 车马断:车马无法通行,形容道路被水淹没。
- 锺山:山名,可能指钟山,象征性地表示远方。
- 黄梅:农历四月,常下细雨的季节。
- 细雨:小雨,轻柔的雨。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节变化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苏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以变法著称,注重实用,倡导诗歌应反映现实。
创作背景: 《南荡》写于王安石的晚年,正值黄梅时节。此时,王安石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个人的孤独,借以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南荡》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的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时节的变迁和人们生活的艰辛。开篇的“南荡东陂水渐多”,描绘了因雨水增多而形成的洪水,暗示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接着“陌头车马断经过”,更是强调了这种变化带来的困扰,交通的阻断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也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隔阂。
诗中“锺山未放朝云散”,通过对远处钟山的描写,展现了即使在自然灾害面前,远方的美景依然存在。然而,诗的最后一句“奈此黄梅细雨何”,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忧愁。细雨虽柔,但在黄梅时节的连绵不绝,似乎在加重了诗人内心的沉重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雨后乡村的画面,同时折射出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体现了王安石一贯的现实主义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荡东陂水渐多:描述南方的水位上升,暗示雨水的增多。
- 陌头车马断经过:因水淹没道路,车马无法通行,反映出自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锺山未放朝云散:钟山的朝霞尚未散去,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暗示尽管环境恶劣,仍有美好存在。
- 奈此黄梅细雨何:面对连绵的细雨,诗人感到无奈,表现出对自然变化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的“水渐多”与“车马断”形成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相对比,生动地表达了自然对生活的影响。
- 拟人:细雨的描写富有情感,使自然景象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变化,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活困境的反思,体现了王安石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无奈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荡:象征着自然水域,表现生机与变化。
- 车马:代表人类的活动与生活,和自然形成对比。
- 锺山:象征远方的希望与美好,反映诗人的情感寄托。
- 细雨:代表着柔和与无情,表现季节的特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黄梅”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冬季
- B. 春季
- C. 夏季
-
“陌头车马断经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交通繁忙
- B. 自然灾害带来的困扰
- C. 人们旅行愉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南荡》与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但王安石更强调自然对生活的直接影响,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的感伤。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