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王枢密饭坐间示新诗因次其韵》
时间: 2025-02-04 15:3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业兵韬材总堪,君王喜与阿戎谈。
枢机旋转斗垂北,殿阁邃清风自南。
主圣端如乾用九,公归当待汉登三。
史家莫比唐房杜,大似商宗旧学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君王与阿戎(可能指的是一位重要的将领或谋士)谈论兵器和战略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对人才的重视。诗中提到“枢机旋转”,暗示国家政权的运作,清风自南则象征着民生的安定与自然的和谐。诗的后半部分提及“主圣端如乾用九”,表明君王的智慧与能力,而“公归当待汉登三”则强调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借鉴。最后一句提到史家对于唐朝诗人的评价,显示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注释:
- 相业:指共同的事业或事务。
- 阿戎:可能指代一位重要的将领或谋士。
- 枢机:指政权或关键事务。
- 乾用九:出自《周易》,象征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
- 汉登三:指汉朝的盛世,暗指历史的辉煌。
- 唐房杜:指唐代的房杜二家,分别为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
- 商宗:指商朝的宗族,可能暗示对古代学问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仲并,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作常常体现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时事的思考,风格多样,形式多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国家在军事和政治上需要人才与智者的关键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君王与谋士的对话,展现了宋代政治的复杂与智慧。诗中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如“汉登三”和“唐房杜”,不仅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也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政治智慧的推崇。在诗的前半部分,作者通过“相业兵韬材总堪”表达了对军事事务的重视,显示出君王与谋士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后半部分则通过对君王智慧的赞美,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深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政治与军事的作品,也是一首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业兵韬材总堪:强调了国家事务和军事战略的重要性。
- 君王喜与阿戎谈:表现了君王对谋士的信任和重视。
- 枢机旋转斗垂北:象征着国家政权的运作与变动。
- 殿阁邃清风自南:描绘了一个安宁和谐的政治环境。
- 主圣端如乾用九:赞美君王的智慧与才能。
- 公归当待汉登三:呼应历史的辉煌,强调继往开来的重要性。
- 史家莫比唐房杜:表明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 大似商宗旧学甘:强调对古代学问的重视和借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相业兵韬材总堪”与“君王喜与阿戎谈”,使诗句更为工整。
- 比喻:通过“枢机旋转”形象地表达政权的运作。
- 典故:多处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增加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人才的重视,体现了宋代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兵韬:象征军事战略。
- 阿戎:代表智者与谋士。
- 枢机:象征国家的中心与关键。
- 清风:象征安定和谐的政治气候。
- 圣主:代表智慧与能力的君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阿戎”最可能指的是: A. 一位将领
B. 一位商人
C. 一位农民
D. 一位诗人 -
“主圣端如乾用九”的意思是: A. 君王的智谋不如往昔
B. 君王的智慧与能力如同天象中的九五之位
C. 君王不应依赖历史
D. 君王的治理没有原则 -
诗中提到的“唐房杜”是指: A. 唐代的著名文学家
B. 宋代的军事家
C. 明代的诗人
D. 清代的历史学家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 比较仲并与苏轼的诗作,两者都强调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但仲并更侧重于政治与治理的思考,而苏轼则常融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仲并生平与作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