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上郑郎中》

时间: 2025-01-26 00:28:49

梅根东望九会云,中有风流衣乡人。

名下一生劳梦想,尊前数语倍情亲。

节旄在道催归汉,花鸟留君且作春。

见说祥风挟时雨,故园松菊亦精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上郑郎中
梅根东望九会云,中有风流衣乡人。
名下一生劳梦想,尊前数语倍情亲。
节旄在道催归汉,花鸟留君且作春。
见说祥风挟时雨,故园松菊亦精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诗人站在梅树下,向东望去,看到九会(地名)上空的云,心中想到衣着风雅的乡人。想起自己一生的劳碌与梦想,面前的几句话让他倍感亲切。节令的旄头(旗帜)催促着他归汉(故乡),而花鸟则留住君子,享受春天的美好。听说祥和的春风会带来及时的雨水,故乡的松树和菊花也生机勃勃。

注释

  • 梅根:指梅树的根部。
  • 东望九会云:向东看去,九会指某个地方的名字,云彩在空中漂浮,象征着思念。
  • 风流衣乡人:形容衣着风雅的人,带有一种对故人的赞美。
  • 名下一生劳梦想:名下的事业与梦想,表达诗人对生活的辛劳与追求。
  • 尊前数语倍情亲:在朋友面前说几句话,倍感亲切和温暖。
  • 节旄:节令的旗帜,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催归汉:催促返回故乡。
  • 花鸟留君且作春:花鸟可以留住君子,享受春天的美好。
  • 祥风挟时雨:良好的风和适时的雨,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故园松菊:故乡的松树和菊花,象征着故乡的美好与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南宋著名词人和诗人。他才华横溢,擅长词、诗、书法,尤其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姜夔的词多描写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寄上郑郎中》是姜夔在思念友人郑郎中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诗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在游历中思考人生与友谊。

诗歌鉴赏

《寄上郑郎中》以梅树为引,开篇描述了诗人向东望去的情景,隐喻着对故乡与友人的思念。诗中多处使用自然景物,如“梅根”、“花鸟”,使得诗意愈加生动。尤其是“节旄在道催归汉”,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归乡的急切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对故乡的眷恋。最后一句“故园松菊亦精神”,更是将思乡之情与自然美景结合,表达了对故土的赞美与向往。整体结构严谨,情感层次丰富,体现了姜夔的文学才华与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梅根东望九会云:梅树下,向东眺望,看到九会的云,象征着遥远的思念。
  2. 中有风流衣乡人:在那云中,想起了故乡风雅的人,表现出对故人的怀念。
  3. 名下一生劳梦想:一生追求梦想,辛劳不息,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4. 尊前数语倍情亲:在朋友面前,几句话倍感亲切,强调友谊的珍贵。
  5. 节旄在道催归汉:节令的变化催促着归乡的念头,加深思乡之情。
  6. 花鸟留君且作春:花鸟的美好时光,希望友人能留驻,享受美好春光。
  7. 见说祥风挟时雨:听说春风带来及时雨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8. 故园松菊亦精神:故乡的松树和菊花充满生机,表达对故乡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祥风挟时雨”,将春风与及时雨比作希望与生机。
  • 拟人:花鸟被拟人化,仿佛能留住君子,增添情感深度。
  • 对仗:如“节旄在道催归汉,花鸟留君且作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诗人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坚韧与清雅,代表了诗人内心的高洁与孤独。
  • :象征着思念与遥远,传达了诗人对故人深切的怀念。
  • 节旄: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催促着人归故里。
  • 花鸟: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渗透着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松菊:象征故乡的坚韧与美丽,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梅根东望九会云”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悲伤
    D. 愤怒

  2. “节旄在道催归汉”中的“节旄”是什么意思? A. 旗帜
    B. 花鸟
    C. 友人
    D. 乡土

  3.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战争
    B. 友情与思乡
    C. 财富
    D. 权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抒发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诗词对比
姜夔的《寄上郑郎中》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思乡的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人的关怀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后者则更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前者多用意象,后者则更为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