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梨花》
时间: 2025-02-04 16:18: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阳台 梨花
作者: 姚鹓雏 〔近代〕
柳线萦青,苔钱绣绿。一帘春雨潇潇。数树溪湾,恰看野水平桥。馀寒犹滞芳菲节,甚山坳残雪难消。只输他枝上流莺,啼梦声娇。年时载酒寻花意,付潘郎愁鬓,相对飘萧。门掩黄昏,银灯炙了无聊。东栏几日清明近,又香绵吹尽柔条。剩宵深淡月溶溶,移影墙腰。
白话文翻译:
柳条如线般缠绕着翠绿的青色,苔藓像钱币一样绣出绿意。窗外春雨淅淅沥沥,几棵树旁的溪湾,恰好能看到野外的桥。残余的寒气依然滞留着春花的节令,山凹处的残雪也难以消融。唯有那枝头的黄莺,啼声娇嫩入梦。往年带着酒寻找花的情意,转眼已把愁思付与潘郎,面对面地飘萧。门在黄昏时分紧闭,银灯下的无聊令人倍感孤寂。东栏的清明节日渐临,又一阵香风吹散了柔条。夜深月光淡淡,映照在墙壁的腰间。
注释:
- 柳线萦青:柳条如线般缠绕,形容柳树的柔美和春的气息。
- 苔钱绣绿:苔藓如同绣钱一般,形容春天的大地被绿色覆盖。
- 潇潇:形容细雨纷纷,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芳菲节:指春天花开的季节。
- 流莺:指黄莺,常常用以比喻春天的美好。
- 潘郎:指诗人所思念的人,可能是指朋友或恋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鹓雏(1864-1925),近代词人,擅长古典诗词,风格清新,常描写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近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借助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高阳台 梨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春天的美丽画卷。诗的开头以“柳线萦青”引入,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轻柔而清新的氛围。接着“苔钱绣绿”和“一帘春雨潇潇”进一步增强了春日的生机与活泼。作者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不忘融入个人情感,尤其是在“只输他枝上流莺,啼梦声娇”这一句中,流莺的啼鸣不仅是对春天的呼应,更是对内心情感的寄托。
随着诗意的深入,诗人开始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特别是在“年时载酒寻花意,付潘郎愁鬓”中,借助酒与花的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惆怅和对友人情感的寄托。整首诗在描绘春光明媚的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美好生活的思考与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事无常的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柳线萦青:柳条轻柔缠绕,象征春天的到来。
- 苔钱绣绿:苔藓的绿色点缀,展现春日的生机。
- 一帘春雨潇潇:细雨纷飞,营造出春天温柔的氛围。
- 数树溪湾,恰看野水平桥:景色优美,诗人沉浸在自然之中。
- 馀寒犹滞芳菲节,甚山坳残雪难消:传达出春天的迟暮,寒冷依旧。
- 只输他枝上流莺,啼梦声娇:黄莺的鸣叫如梦般甜美,暗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苔钱绣绿”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如“啼梦声娇”。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多有对仗工整之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象征柔美和春天的来临。
- 雨:代表春天的温柔和生机。
- 黄莺:象征春日的美好与希望。
- 酒:象征欢庆与怀旧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线萦青”用来描绘什么?
- A. 秋天的景色
- B. 春天的气息
- C. 夏天的炎热
-
“只输他枝上流莺,啼梦声娇”中,流莺的啼鸣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无聊
- B. 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C. 对秋天的思念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姚鹓雏
- C. 杜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描写春天景象与战争的对比。
- 《浪淘沙》- 李煜:表现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姚鹓雏的《高阳台 梨花》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通过细腻的春景描绘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后者则以简单的意象表达思乡之情。两者虽然主题不同,但都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深刻的感悟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研究古诗词的技巧与方法。
- 《近现代诗词选》- 汇编了近现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