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令卷》

时间: 2025-01-10 22:34:19

尝闻甥似舅,似舅诗尤少。

古意得河源,新声变春鸟。

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

颠倒文字间,使吾心扰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尧臣的《答张令卷》

尝闻甥似舅,似舅诗尤少。
古意得河源,新声变春鸟。
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
颠倒文字间,使吾心扰扰。

白话文翻译:

我曾听说甥(外甥)与舅(舅舅)相似,但关于舅舅的诗却少之又少。古老的意趣如同河流的源头,新鲜的声音却如春天的鸟鸣。读这些诗歌让我不觉得厌倦,然而十篇中我却未能理解一篇。文字的颠倒使我的心情感到烦扰。

注释:

字词注释:

  • :外甥。
  • :舅舅。
  • 古意:古老的情趣或意境。
  • 河源:河流的源头,这里比喻古老的诗歌。
  • 新声:新的声音或诗歌。
  • 扰扰:心情烦扰,不能安宁。

典故解析:

这首诗提到的“甥似舅”,反映了亲属关系的相似性,暗示了诗歌创作中家族传承的主题。古代诗歌常常借用亲属关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山,宋代著名诗人,以其诗歌风格清新、含蓄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情感与思考,常常关注自然和人性。

创作背景:

《答张令卷》是梅尧臣回应朋友张令卷所作的诗。诗中表达了对古诗的热爱和对新诗的困惑,反映了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诗人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答张令卷》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挣扎的作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理解古诗的无奈。诗的开头以“甥似舅”为引子,提到舅舅的诗作稀少,既是对古代诗歌的追忆,也是对当下创作现状的感慨。接着,诗人用“古意得河源”和“新声变春鸟”来对比古诗与现代诗的不同,展现出他对古典文化的向往与当代新风的接受。

诗的最后两句“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表达了他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但又无奈于理解的困难,凸显了诗人在面对古典与现代文化交融时的矛盾心情。此外,“颠倒文字间”的描写,则传达出他在阅读中的迷惑与烦扰,反映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张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尝闻甥似舅,似舅诗尤少。

    • 表达了对舅舅的诗歌创作的关注,说明舅舅的诗作稀少。
  2. 古意得河源,新声变春鸟。

    • 通过“河源”比喻古诗的根源,通过“春鸟”比喻新诗的生动,显示出诗歌的传承与变革。
  3. 读之不敢倦,十未能一晓。

    • 反映出诗人对古诗的喜爱,但理解上却有困难,显示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敬畏。
  4. 颠倒文字间,使吾心扰扰。

    • 描述了在阅读过程中困惑和烦扰的心情,传达了对文字和意义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古意得河源”,将古诗比作河流的源头,富有生动的意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梅尧臣对古典诗歌的热爱与对新诗的探索,同时也反映了他在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之间的困惑,揭示了诗人在面对时代变迁时的心灵挣扎和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甥与舅:象征亲情与家族传承。
  • 河源:象征传统文化的根基。
  • 春鸟:象征新生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甥”指的是谁?

    • A. 兄弟
    • B. 外甥
    • C. 舅舅
  2. “古意得河源”中的“河源”比喻什么?

    • A. 诗的古老根源
    • B. 自然风光
    • C. 现代生活
  3. 诗人对古诗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热爱但困惑
    • C. 完全理解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比较梅尧臣与王维的作品,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和人情方面的不同视角,梅尧臣更关注个人情感,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的和谐美。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