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余郎中知郑州》
时间: 2025-01-10 22:0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余郎中知郑州
西接都门才百里,
压城残雪照牙旗。
风烟古是诸侯国,
鴈鹜新来仆射陂。
馈食且依当日具,
铸刑无改昔人为。
浓薰旧舍青绫被,
不越常衙睡足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西边距离都城仅有百里,
残雪映照着城中的旗帜。
这个地方曾是古代诸侯的国土,
如今只有新来的仆射驻扎在这里。
馈赠的食物依然是从前的样子,
铸造的刑法也没有改变旧时的规矩。
浓香弥漫的旧居中,
我依旧可以在常衙中安然入睡。
注释:
- 压城:压迫城中的意思,指雪压在城头。
- 牙旗:古代军队的旗帜,象征着军队的存在。
- 鴈鹜:指大雁和野鸭,意指新来的官员。
- 仆射:古代官名,这里指代新的官员。
- 馈食:指馈赠的食物,表达对旧时习俗的怀念。
- 铸刑:指制定法律,表示法律未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友人余郎中去郑州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对旧时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余郎中知郑州》是一首展现友情与乡愁的佳作。诗的开篇以“西接都门才百里”引入,简单的地理位置描述引发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思绪。残雪和牙旗的描写,既有视觉冲击力,又蕴含了对过去的缅怀。接下来的“风烟古是诸侯国”,则将时间向后推移,勾勒出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
在诗中,梅尧臣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馈食且依当日具,铸刑无改昔人为”,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状的无奈。虽然物质上没有太大变化,但人们的情感和生活却在不断演变。
结尾两句“浓薰旧舍青绫被,不越常衙睡足时”,则是诗人对旧居的深情眷恋。这里的“青绫被”代表着温暖的家庭和过往的安宁,而“常衙”则象征着稳定的生活。整首诗在抒发离别情感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梅尧臣的独特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接都门才百里:简单的地理描述,显示出郑州与都城的近距离,暗示着友人离去的无奈。
- 压城残雪照牙旗:描绘了冬季的景象,残雪照耀着旗帜,象征着历史的延续。
- 风烟古是诸侯国:引入历史背景,暗示郑州曾经的辉煌。
- 鴈鹜新来仆射陂:新来的官员使得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变化。
- 馈食且依当日具:怀念过去的馈赠,表达对旧时光的怀念。
- 铸刑无改昔人为:法律没有改变,反映了社会的延续性。
- 浓薰旧舍青绫被:对旧居的怀念,青绫被象征着温暖与安宁。
- 不越常衙睡足时:表达了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馈食且依当日具,铸刑无改昔人为”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旧居与安逸的生活相联系,描绘出温暖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离别的情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历史的思考,透过对地理与历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记忆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雪: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岁月的流逝。
- 牙旗:代表着历史的延续与军队的存在。
- 青绫被:象征着温暖的家庭与安稳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西接都门才百里”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郑州
- B. 北京
- C. 南京
- D. 杭州
- 答案: A
-
“铸刑无改昔人为”中的“铸刑”指的是什么?
- A. 制定法律
- B. 造器
- C. 造船
- D. 造房
- 答案: A
-
诗中提到的“青绫被”象征什么?
- A. 贫困
- B. 温暖的家庭
- C. 战争
- D. 离别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苏轼的诗作,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对时光的感慨,然而梅尧臣更侧重于描绘具体的情景与历史背景,而苏轼则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十九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