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琴》

时间: 2025-01-10 22:08:35

虽传古人声,不识古人意。

古人今已远,悲哉广陵思。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鸣琴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虽传古人声,不识古人意。
古人今已远,悲哉广陵思。

白话文翻译:

虽然古人的琴声传了下来,但我却无法理解古人所表达的情感。古人早已远去,令人悲伤的是我对广陵的思念。

注释:

  1. 鸣琴:指弹奏古琴。
  2. 古人声:指古代人的音乐或琴声。
  3. 古人意:指古代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 广陵:古代地名,今江苏扬州一带,以广陵散著称,常与琴曲相关。
  5. 悲哉:感叹词,表示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字圣俞,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词,作品流传甚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抒情为主,关心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梅尧臣对古人音乐的追忆与感慨之际,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逝去时代的思考。广陵作为古琴文化的象征,激发了他对过去的思索与惆怅。

诗歌鉴赏:

《鸣琴》整首诗以短小的篇幅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音乐及其背后深厚文化的敬仰与对古人情感的无法理解,表现出一种时空的距离感。诗中“虽传古人声”一句,传达出古琴声的美妙与流传,而“但不识古人意”则揭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无奈与失落。古人已去,琴声犹在,然而对于琴声背后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诗人却无法触及,这种无奈的情感通过“悲哉广陵思”进一步深化,表现出一种对文化传承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惋惜。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简练,却能引人深思,彰显了梅尧臣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虽传古人声:虽然古代人的声音(音乐)流传至今。
  • 不识古人意:但我却无法领会古代人的意图与情感。
  • 古人今已远:古人如今已离我们很远。
  • 悲哉广陵思:对广陵的思念令人悲伤。

修辞手法

  • 对仗:在“虽传古人声”和“不识古人意”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
  • 感叹:使用“悲哉”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古代文化与情感的追思。尽管古琴的声音依然存在,但与之相伴的古人情感却已不可知,反映了对传统文化的惋惜与对人类情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人: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者。
  • 琴声:代表着古典文化的美好与传承。
  • 广陵:作为古琴文化的符号,承载了诗人对古代音乐的思考与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鸣琴》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梅尧臣
    • D. 苏轼
  2. 诗中提到的“古人今已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古代文化的怀念
    • C. 对朋友的思念
    • D. 对自然的赞美
  3. 诗中提到的“广陵”与什么有关?

    • A. 诗歌
    • B. 古琴
    • C. 绘画
    • D. 小说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广陵散》:古琴名曲,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追怀。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亦有历史追思之情。

诗词对比

  • 梅尧臣的《鸣琴》和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两者都涉及对古代文化和情感的追思,但梅尧臣更注重于音乐与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侧重于对历史的豪情壮志。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构成了对历史文化的不同解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琴文化研究》
  • 《梅尧臣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