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寺》

时间: 2025-01-11 09:58:38

流水苍松石迳斜,瓮城城外梵王家。

仙林不返云巢鹤,僧钵曾移海国花。

剥落苔碑秋卧草,荒凉竹院午敲茶。

当时一掷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鹤林寺 流水苍松石迳斜,瓮城城外梵王家。 仙林不返云巢鹤,僧钵曾移海国花。 剥落苔碑秋卧草,荒凉竹院午敲茶。 当时一掷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

白话文翻译:

溪水潺潺,苍松掩映,石径斜斜,城外梵王之家。 仙鹤不再返回云中的巢穴,僧人的钵中曾移栽来自海国的花。 青苔覆盖的石碑在秋草中躺卧,荒凉的竹院中正午敲打着茶。 当年那挥手间决定乾坤的人物,曾在山窗边倚着晚霞。

注释:

  • 瓮城:古代城池的一种防御设施,这里指城墙。
  • 梵王家:指佛寺,梵王是佛教中的大梵天王。
  • 仙林:指仙境,这里比喻鹤林寺。
  • 云巢鹤:指仙鹤,比喻高洁之士。
  • 僧钵:僧人的食器。
  • 海国花:指来自远方的珍稀花卉。
  • 苔碑:长满青苔的石碑,象征历史的沧桑。
  • 乾坤手:指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世的感慨,风格沉郁悲壮。这首诗描绘了鹤林寺的景致,通过古迹的荒凉反映出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鹤林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荒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鹤林寺景致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诗中“流水苍松石迳斜”描绘了寺院的自然环境,而“仙林不返云巢鹤”则隐喻了高洁之士的离去。后两句“剥落苔碑秋卧草,荒凉竹院午敲茶”则通过具体的景象,传达了寺院的荒凉和历史的沉淀。最后一句“当时一掷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则是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以及对那些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的追忆。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古迹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流水苍松石迳斜”:描绘了寺院的自然环境,流水、苍松、石径,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古老的画面。
  2. “瓮城城外梵王家”:指鹤林寺位于城外,是佛寺的所在地。
  3. “仙林不返云巢鹤”:比喻高洁之士不再返回,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才的流失。
  4. “僧钵曾移海国花”:指僧人曾带来远方的珍稀花卉,象征了文化的交流和历史的积淀。
  5. “剥落苔碑秋卧草”:描绘了石碑的荒凉,象征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
  6. “荒凉竹院午敲茶”:通过竹院的荒凉和午后的敲茶声,传达了寺院的宁静和历史的沉淀。
  7. “当时一掷乾坤手,曾向山窗倚暮霞”:怀念过去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以及他们曾经的辉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林不返云巢鹤”,将高洁之士比喻为仙鹤。
  • 拟人:如“剥落苔碑秋卧草”,将石碑拟人化,赋予其生命感。
  • 对仗:如“流水苍松石迳斜,瓮城城外梵王家”,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鹤林寺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和对现实荒凉的感慨,以及对那些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的追忆。

意象分析:

  • 流水、苍松、石径:描绘了寺院的自然环境,传达了静谧和古老的氛围。
  • 仙鹤、云巢:比喻高洁之士,象征了高洁和超脱。
  • 苔碑、秋草:象征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流逝。
  • 竹院、午敲茶:传达了寺院的宁静和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仙林不返云巢鹤”比喻了什么? A. 高洁之士的离去 B. 仙鹤的飞翔 C. 寺院的荒凉 答案:A

  2. “僧钵曾移海国花”中的“海国花”指的是什么? A. 来自远方的珍稀花卉 B. 海边的野花 C. 僧人的食物 答案:A

  3. 诗中的“当时一掷乾坤手”指的是什么? A. 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 B. 寺院的僧人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山居景致的描绘,传达了宁静和超脱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林景熙的《鹤林寺》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时代的感慨和对过去的怀念,但林景熙的诗更加注重对古迹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林景熙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唐宋诗词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