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秦纪》
时间: 2025-01-11 12:36: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琅邪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纮。万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觅草长生。兆来鬼璧沙丘近,威动神鞭海石惊。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
白话文翻译
琅邪台上晚云平静,虎视眈眈地控制着广阔的领域。万里之外的人们不知自己已半死,三山之中空寻长生草。预兆来临,鬼璧靠近沙丘,威势震动,神鞭使海石惊动。书籍之外还有书籍焚烧不尽,一编在圯上记载着汉朝的功名。
注释
- 琅邪台: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
- 虎视眈眈:形容目光凶猛,有野心。
- 八纮:指广阔的领域。
- 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 鬼璧:传说中的宝物,象征着神秘和权力。
- 沙丘:古代地名,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
- 神鞭:传说中的神奇工具,象征着强大的力量。
- 圯上:指古代的史书或编年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景熙(1242-1310),字德阳,号霁山,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行为,暗示了统治者的愚昧和暴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统治者的愚昧和暴政。诗中“琅邪台上晚云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但紧接着的“虎视眈眈隘八纮”却揭示了秦始皇的野心和残暴。后文通过“万里不知人半死”和“三山空觅草长生”进一步讽刺了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行为。最后两句“书外有书焚不尽,一编圯上汉功名”则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统治者的最终失败。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琅邪台上晚云平: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景象,为后文的批判铺垫。
- 虎视眈眈隘八纮:揭示了秦始皇的野心和残暴。
- 万里不知人半死:讽刺了秦始皇对人民疾苦的无知。
- 三山空觅草长生:讽刺了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行为。
- 兆来鬼璧沙丘近:暗示了秦始皇的暴政和神秘的权力。
- 威动神鞭海石惊:形容秦始皇的威势和残暴。
- 书外有书焚不尽: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统治者的最终失败。
- 一编圯上汉功名:暗示了历史的记载和统治者的功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虎视眈眈”比喻秦始皇的野心和残暴。
- 拟人:如“威动神鞭海石惊”拟人化地描述了秦始皇的威势。
- 对仗:如“琅邪台上晚云平,虎视眈眈隘八纮”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秦始皇的批判,揭示了统治者的愚昧和暴政,暗示了历史的无情和统治者的最终失败。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琅邪台:象征着权力和野心。
- 虎视眈眈:象征着残暴和野心。
- 三山: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
- 鬼璧:象征着神秘和权力。
- 神鞭:象征着强大的力量。
- 圯上:象征着历史的记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虎视眈眈隘八纮”中的“虎视眈眈”比喻了什么?
- A. 宁静的景象
- B. 秦始皇的野心和残暴
- C. 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
- D. 历史的记载
-
诗中“三山空觅草长生”讽刺了什么?
- A. 秦始皇的野心和残暴
- B. 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
- C. 历史的记载
- D. 宁静的景象
-
诗中“书外有书焚不尽”暗示了什么?
- A. 秦始皇的野心和残暴
- B. 追求长生不老的荒谬
- C. 历史的无情和统治者的最终失败
- D. 宁静的景象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阿房宫赋》:通过对阿房宫的描写,批判了秦始皇的暴政。
- 李白《古风·其三十四》:通过对秦始皇的批判,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诗词对比:
- 杜牧《阿房宫赋》与林景熙《读秦纪》:两者都通过对秦始皇的批判,揭示了统治者的愚昧和暴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林景熙的诗作,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古诗十九首》:收录了杜牧的《阿房宫赋》,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