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雷赴漕召》

时间: 2025-01-26 23:25:55

我生虽晚亦匡庐,得见先生喜有馀。

止为包荒安邸舍,敢将入幕论乡闾。

一官贪禄无他望,四海安身即定居。

幽谷若因明主问,莫言臣邑有相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雷赴漕召
作者:曹彦约 〔宋代〕

我生虽晚亦匡庐,
得见先生喜有馀。
止为包荒安邸舍,
敢将入幕论乡闾。
一官贪禄无他望,
四海安身即定居。
幽谷若因明主问,
莫言臣邑有相如。

白话文翻译

尽管我出生较晚,但也有幸能在匡庐见到您,心中感到无比喜悦。只是为了安稳地生活在这片荒凉的地方,我敢于在您的幕府中与您讨论乡里的事情。身为官员,我并没有其他的奢望,只希望能在四海之内安身立命,安稳地过一生。如果幽谷深处因明主的询问而被提及,请不要说我来自于臣邑的司马相如。

注释

字词注释

  • 匡庐:指的是一个理想的隐居地,常用来形容清高的志向。
  • 先生:在这里指的是诗人所尊重的高人。
  • 包荒:安稳地在荒凉的地方生活。
  • 入幕:指的是进入幕府,做官或担任职务。
  • 乡闾:指的是乡村和邻里。
  • 贪禄:贪求名利。
  • 四海安身:在四方安定地生活。
  • 幽谷:深谷,通常指隐秘的地方。
  • 明主:明智的君主。
  •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辞章家和诗人。

典故解析

  • 司马相如:西汉辞章家,以《子虚赋》闻名,代表了才子佳人的文化形象,常作为文人理想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歌作品流传至今,作品多表现对贤士的崇敬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诗人送别好友雷某赴任的时刻,表达了对朋友的祝愿和对自己官场生涯的反思,同时也透露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深切祝福。开篇即以“我生虽晚亦匡庐”引入,展示了诗人对时光的感慨,尽管生于晚世,仍希望能见到高人,体现了对文化的渴望。接着,诗人提到自己的处境,虽然身为官员,但并非贪图名利,只希望能在四海之间安稳地生活,反映出一种对名利的淡泊态度。

“幽谷若因明主问,莫言臣邑有相如”一句,体现了诗人对明主的向往,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被明主所识,但同时又不愿意以自己出身的地方来标榜自己,反映出一种谦逊和对自我价值的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生虽晚亦匡庐:即使我出生较晚,但仍渴望能在理想的地方生活。
  • 得见先生喜有馀:能够见到您,心中感到无比喜悦。
  • 止为包荒安邸舍:只是为了在荒凉的地方安稳生活。
  • 敢将入幕论乡闾:我敢于在您的幕府中讨论乡里的事情。
  • 一官贪禄无他望:身为官员,我并没有其他的奢望。
  • 四海安身即定居:只希望能在四海之间安身立命。
  • 幽谷若因明主问:如果幽谷深处因明主的询问而被提及。
  • 莫言臣邑有相如:请不要提及我来自于臣邑的司马相如。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生晚”与“匡庐”的对比,表现出追求理想的坚持。
  • “幽谷”与“明主”的对比,反映出诗人对隐居与仕途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祝福以及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匡庐:象征理想的生活状态。
  • 幽谷:隐秘、安静的生活环境,象征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明主:象征智慧、明理的领导,代表了对理想政治环境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希望能在“匡庐”中生活,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的世俗生活
    • B. 理想的隐居生活
    • C. 官场的繁华生活
  2. 诗中提到的“明主”代表什么?

    • A. 一位普通的百姓
    • B. 一位贤明的君主
    • C. 诗人的朋友
  3. “一官贪禄无他望”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态度是?

    • A. 渴望名利
    • B. 对名利的追求
    • C. 对名利的淡泊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秋兴八首》:同样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美。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李白的作品更倾向于豪放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曹彦约的《送雷赴漕召》则更注重内心的平和与对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上有共鸣,但表达形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