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真希元侍郎得祠西归》

时间: 2025-02-04 16:15:12

愿治方凝竚,求归竟得闲。

空令如我辈,忍愧尚朝班。

望重忠嘉上,身轻去就间。

渺然人物虑,少壮亦衰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愿治方凝竚,求归竟得闲。
空令如我辈,忍愧尚朝班。
望重忠嘉上,身轻去就间。
渺然人物虑,少壮亦衰颜。

白话文翻译:

我希望能治理国家、专心致志,但最终还是渴望归隐享受闲适。
像我们这样的人,面对朝廷的班次,心中怎能不感到羞愧?
在朝中的忠诚名声高望重,而我却轻易离去,难免有些不安。
在这渺茫的人生中,年轻时壮志已逝,面容也开始衰老。

注释:

  • 治方凝竚:治理的事务专注而凝重。
  • 求归竟得闲:求归隐生活,最终得到了闲适。
  • 空令如我辈:空有我们这一类人的存在。
  • 忍愧尚朝班:忍不住对朝廷职位的羞愧。
  • 忠嘉:忠诚和美好的名声。
  • 渺然人物虑:对人生的渺小和忧虑。
  • 少壮亦衰颜:少壮时光已过,衰老的面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文人之家,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人生哲理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送别好友元侍郎,表达了对政治理想与个人归隐之间的矛盾情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仕途的思考与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政治与归隐的深刻思考。开篇两句,抒发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形成鲜明的对比。中间两句,则引入了对自己身份的反思,显现出一种无奈与羞愧。最后两句更是通过对人生的沉思,展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年轻时的壮志与现状的无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脆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愿治方凝竚:希望能专注地治理事务,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的渴望。
  • 求归竟得闲:追求归隐,最终得到的却是闲适的生活,暗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空令如我辈:自嘲式的表达,感慨自己无所作为。
  • 忍愧尚朝班:面对朝廷的职务,感到无地自容,表现出对自身处境的不满。
  • 望重忠嘉上:对忠诚和美德的羡慕,反映出社会对官员的期待。
  • 身轻去就间:轻易离开,内心却感到不安。
  • 渺然人物虑:对人生的渺小与忧虑,显现出对生命的思考。
  • 少壮亦衰颜:感慨年轻时的壮志已逝,面容也衰老,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理想与现实时常形成对比,增强主题的深刻性。
  • 排比:情感层层递进,构成了一种节奏感。
  • 反问:通过自问自答,增强了内心的冲突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个人的归隐与社会责任的对立,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反映出士人阶层的普遍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理想与抱负。
  • :象征归隐与闲适的生活。
  • 朝班:象征朝廷的权力与责任。
  • 忠嘉:象征对美德的追求与尊重。
  • 衰颜:象征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治方凝竚”意指什么?

    • A. 专注治理事务
    • B. 归隐生活
    • C. 忍辱负重
  2. 诗人对“朝班”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骄傲
    • B. 羞愧
    • C. 无所谓
  3. 诗中“少壮亦衰颜”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年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期待
    • C. 对社会的愤怒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曹彦约与李白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时,曹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社会责任,而李白则更多体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在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