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亭寓言》

时间: 2025-01-10 19:00:23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居逢岁晏,遇物使情多。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
更怜篱下菊,无如松上萝。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阳和。

白话文翻译

在林间居住,年末时节碰上了,
与万物相遇,情感涌动多。
香草不常相伴,芬芳的荣华又能怎样呢?
更可怜的是篱下的菊花,
不如松树上的藤萝。
因为依附于自然自有其命,
并不是靠阳光的温和。

注释

  • 岁晏:年末,指年底。
  • 蘅茝:香草的名称,指一种芳香植物。
  • 芬荣:芬芳的荣华,指美好的事物和繁荣的景象。
  • 篱下菊:篱笆下的菊花,象征一种低调且坚韧的生长。
  • 松上萝:松树上爬的藤萝,象征一种依附于高大树木的生长。
  • 因依:因缘于依附,表示存在的理由。
  • 隔阳和:与阳光的温暖隔离开来,暗指不受外界环境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穆,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他曾任宰相,因才华出众而受到重用。张九龄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擅长描写山水田园,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林亭寓言》创作于张九龄隐居时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处于岁末时节,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结合自然景物,反映出一种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林亭寓言》展现了张九龄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林居逢岁晏”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时间的感慨。诗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种孤独和无奈。

“蘅茝不时与,芬荣奈汝何”,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尽管自然界的芬芳迷人,却不再是常常相伴。诗人通过对比篱下的菊花和松上的藤萝,深刻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菊花象征着隐逸与低调的美,而藤萝则代表依附与生存。两者间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对生存方式的思考。

最后,诗人提到“因依自有命”,则表明即使生命存在诸多限制与困难,自然赋予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理由是不可忽视的。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渗透着对生命哲学的思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深邃的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林居逢岁晏:在静谧的林中居住,迎来了年末的时光。
  2. 遇物使情多:与万物的相遇,让我的情感更加丰富。
  3. 蘅茝不时与:香草不常相伴于身旁,指的是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4. 芬荣奈汝何:即使芬芳的荣华又能怎样呢?表达一种无奈与遗憾。
  5. 更怜篱下菊:更加怜惜篱笆下的菊花,它的存在显得更加动人。
  6. 无如松上萝:相比之下不如松树上的藤萝,强调菊花的独特。
  7. 因依自有命:因为依附于自然,生命自有其命运的安排。
  8. 非是隔阳和:并不是因为阳光的温暖而存在,表达了生命的独立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和藤萝比作不同的生存境遇,寓意深刻。
  • 对仗:诗句结构严谨,形成对仗工整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物象以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与感悟,强调了生命的独立与自我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自然,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 菊花:象征坚韧与低调的美,代表一种隐逸的生活。
  • 藤萝:象征依附与生存,暗示对高大生命的羡慕。
  • 岁晏: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带有哲学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蘅茝”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果实
    B. 一种香草
    C. 一种花朵

  2. 诗中“篱下菊”与“松上萝”的对比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美丽与丑陋
    B. 隐逸与依附
    C. 繁荣与衰败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繁华
    B.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C. 对时光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对比张九龄的《林亭寓言》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张九龄更强调对生命的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美的描绘。张九龄的情感更为深邃,王维则显得清新自然。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张九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