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 其四》

时间: 2025-01-10 22:46:09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白话文翻译:

兰草的叶子在春天茂盛生长,桂花在秋天洁白如雪。
欣欣向荣的生命在这里展现,仿佛每一天都是节日。
谁会知道那些栖息在林中的人,听到风声就会感到愉悦。
草木本有自己的心意,何必去追求美人来采摘呢?

注释:

  • 兰叶:指兰花的叶子,象征高洁。
  • 葳蕤:形容植物生长茂盛的样子。
  • 桂华:指桂花,象征美好和清香。
  • 欣欣:形容生机勃勃的样子。
  • 林栖者:指栖息在森林中的人,或隐士。
  • 草木有本心:草木也有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 美人折:这里的“折”指的是折取、采摘,暗指对美好事物的占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草木有本心”表达了自然界的自足与独立,反映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类行为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九龄(678-740),字子容,号宗道,唐代著名政治家、诗人。他为人清正、才华横溢,尤其擅长古诗,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主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社会安定,文化繁荣。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诗歌鉴赏:

《感遇十二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张九龄通过对兰叶与桂华的描写,展现了春秋两季的美丽景象,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生动地表达了生命的活力和存在的意义,仿佛每一天都是值得庆祝的节日。接下来的两句“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转向隐士的生活,表达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愉悦。诗的最后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则深化了主题,强调自然界的独立与自足,草木并不需要人类的采摘,反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脱俗,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思。张九龄以其独特的视角,传达出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兰叶春葳蕤:春天的兰叶茂盛生长,象征着生命的旺盛。
    2. 桂华秋皎洁:秋天的桂花洁白如雪,暗示着秋天的美丽。
    3.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生命在不断的生长中,每一天都像节日一样值得庆祝。
    4.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隐士们在林中听到风声,感到内心的愉悦,体现了与自然的和谐。
    5.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草木有自己的情感追求,无需人类的干预,表达了自然的自足。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佳节”比作生命的美好时刻。
    • 拟人:草木被赋予了“本心”,表现出自然的情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自然的关系,宣扬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强调珍惜当下,尊重自然的独立。

意象分析:

  • 兰叶:象征高洁与纯洁。
  • 桂华:象征美好与清香,寓意优雅。
  • 林栖者:象征隐士,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 草木:象征自然界的自足与独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感遇十二首 其四》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九龄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桂华”象征什么? A. 富贵
    B. 美好与清香
    C. 生命的短暂
    D. 伤感与失落

  3. 诗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意思是什么? A. 草木也有自己的情感
    B. 美人应该珍惜草木
    C. 美人和草木一样重要
    D. 人类应当采摘草木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庾信《拟古》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写自然,反映隐士的生活,但更注重山水之美。
  • 孟浩然《春晓》:描写春天的美丽,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主题上与张九龄相近,但风格更加直白。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