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田家
作者: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
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
屋头初日杏花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田家春耕后的美好景象。绿色的桑树在阳光下投射出阴影,映衬着平坦的田野。农事结束后,田神的笑声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树林外,鸠鸟在春雨过后鸣叫,屋顶上,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盛开的杏花,生机勃勃。
注释:
- 绿桑: 绿色的桑树,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高下映平川: 形容桑树的高低与平坦的田野形成对比,展示自然的和谐美。
- 赛罢: 比赛结束,指的是农民完成了春耕的忙碌工作。
- 田神: 农田的神灵,古代人们信仰的保护农业的神。
- 笑语喧: 形容欢快的说话声音,很热闹。
- 鸣鸠: 鸠鸟的鸣叫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春雨歇: 春天的雨停了,万物复苏的时刻。
- 屋头初日: 早晨的阳光照耀着屋顶。
- 杏花繁: 杏花盛开,暗示着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涉及到的农事和田神信仰在古代文人诗作中常常出现。农事作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农民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吟先生,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
创作背景:
《田家》写于宋代,正值农耕文化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田园的春景,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农民的辛勤与乐观。
诗歌鉴赏:
《田家》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田园的美好景象,诗中渗透着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关怀。开头的“绿桑高下映平川”,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田野,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体现了自然的和谐美。接着,诗人通过“赛罢田神笑语喧”,传达了农民在辛苦劳作后收获的喜悦与满足,田神的欢笑似乎与农民的快乐相呼应,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
“林外鸣鸠春雨歇”的描写,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树林外,鸟鸣声中透露出春天的气息,洗净心灵的春雨刚刚过去,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最后一句“屋头初日杏花繁”,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杏花盛开,象征着希望与美好,暗示着生活的富饶与幸福。
整首诗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自然描绘,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美,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诗中传达的情感真挚而细腻,使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绿桑高下映平川: 绿色的桑树在阳光下投射出阴影,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天田园画面。
- 赛罢田神笑语喧: 农事结束后,田神和农民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传递出丰收的喜悦。
- 林外鸣鸠春雨歇: 鸠鸟的叫声在春雨停后响起,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万物复苏。
- 屋头初日杏花繁: 早晨的阳光洒在屋顶上,杏花盛开的景象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绿桑高下”形象地比喻了春天的生机。
- 拟人: “田神笑语喧”赋予田神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一种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以田家春景为主题,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展现了丰收的喜悦与生活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桑: 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富饶。
- 田神: 代表着农田的祝福与希望。
- 鸣鸠: 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杏花: 代表春天的美好与繁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面哪一句描绘了春天的田园景象? A. 绿桑高下映平川
B. 屋头初日杏花繁
C. 赛罢田神笑语喧
D. 以上都是 -
“鸣鸠”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农田的荒凉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提到的“田神”指的是? A. 农田的神灵
B. 农民的祖先
C. 春天的象征
D. 自然的守护者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田家》 vs 《春晓》:
- 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但《田家》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美好,而《春晓》则着重于晨曦带来的宁静与清新。
参考资料:
- 欧阳修文集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