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戴竹堂》
时间: 2025-04-29 10:20:01意思解释
赠戴竹堂
作者: 陈龙 〔明代〕
原文展示:
庭户翛然爽似秋,筼筜祇护小堂幽。
日光筛地碎金雨,岚气袭人空翠浮。
乞笋僧来成坐久,论诗客至更迟留。
明廷方下徵贤诏,未许追随二阮游。
白话文翻译:
院子和房间清爽如同秋天,竹林只为小堂带来幽静。
阳光洒在地面如同碎金雨,山间的雾气袭来使人心旷神怡。
乞求竹笋的僧人已久未离去,来论诗的客人却更迟留下。
明朝正在下达征求贤才的诏令,不允许我追随二阮的游乐。
注释:
- 翛然:形容清爽、闲适的样子。
- 筼筜:一种竹子,常用来形容竹林。
- 碎金雨:形容阳光照射在地上,像金色的雨点。
- 岚气:指山间的雾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乞笋:请求竹笋,暗示僧人可能是个吃素的人。
- 二阮:指东汉时期的阮籍与阮咸,以放荡不羁著称,常被人追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仕途的淡泊。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与友人相聚时的惬意生活,同时也表现了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赠戴竹堂》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致与人际交往的诗。诗的开篇通过“庭户翛然爽似秋”的描写,展示了一个清新幽静的环境,给人以宁静之感。接着,诗人用“日光筛地碎金雨”形象地描绘了阳光洒落的美丽场景,呈现出一种光影交错的美感。而“岚气袭人空翠浮”则将自然的气息与诗人的心境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转向人际交往,乞笋的僧人和论诗的客人,展现了人们在这个清幽环境中交流的情景。“明廷方下徵贤诏”,则暗示了诗人对政治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出其对仕途的淡漠。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繁华的拒绝,展现出一种隐逸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庭户翛然爽似秋:描写庭院的清爽,给人秋天般的舒适感。
- 筼筜祇护小堂幽:竹林为小堂提供幽静的环境,强调宁静。
- 日光筛地碎金雨:阳光洒落在地面上,如同金色的雨点,生动形象。
- 岚气袭人空翠浮:山间的雾气扑面而来,给人清新的感觉。
- 乞笋僧来成坐久:乞求竹笋的僧人长时间坐在这里,表现了交谈的和谐。
- 论诗客至更迟留:来论诗的客人迟迟不愿离去,暗示了诗意的交流。
- 明廷方下徵贤诏:明朝正在征求贤才的诏令,表现了时代背景。
- 未许追随二阮游:暗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无法追随二阮的放荡不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碎金雨”,形象生动。
- 拟人:将“岚气”描绘得如同有意识的存在。
- 对仗:如“乞笋僧来成坐久,论诗客至更迟留”,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交往的珍视,同时流露出对政治的无奈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歌传达出一种追求宁静和隐逸生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庭院: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竹林:代表自然与和谐。
- 阳光与岚气:象征自然的美与诗人内心的清新。
- 乞笋僧与论诗客:象征人际关系的交流与互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陈龙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二阮”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阮籍与阮咸
B. 阮郎与阮氏
C. 阮安与阮伟 -
“日光筛地碎金雨”中的“筛”字用来形容什么? A. 竹林
B. 阳光
C. 雾气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李白,表达隐逸情怀。
- 《静夜思》:李白,展现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赠戴竹堂》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的结合,但王维更强调孤独与思考,而陈龙则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