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黄花(菊)》
时间: 2025-01-11 22:55:3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惜黄花(菊)
作者: 赵以夫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众芳凋谢。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
照眼如画。烂然满地金钱,买断金钱无价。
古香逸韵似高人,更野服黄冠潇晒。
向霜夜。冷笑暖春,桃李夭冶。
襟期问与谁同,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
采采盈把。此时一段风流,赖得白衣陶写。
而今为米负初心,且细摘轻浮三雅。
沈醉也。梦落故园茅舍。
白话文翻译:
众多的花儿都已凋谢,唯有在这老园中,幽静的寒花显得特别可爱。
在眼前如画的景象中,满地的金钱菊灿烂夺目,金钱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古老的香气和逸韵仿佛高人所持,更有那野人的装束在阳光下洒脱自如。
面对霜夜的到来,冷笑着对暖春的桃李花娇艳。
我怀着心中的期望,向谁诉说?只记得往昔的时光,独自在篱笆下徘徊。
手中采摘着菊花,此时此刻的风流韵事,依赖于那白衣陶渊明的描写。
如今为了生计而背弃了初心,暂且细细摘取那轻浮的三雅之风。
我沉醉于此,梦回故乡的茅草屋。
注释:
- 众芳凋谢:众多的花都凋谢了。
- 老圃:古老的园圃。
- 寒花幽野:寒冷的花在幽静的野地中。
- 金钱:这里指金钱菊,象征着财富与美丽。
- 古香逸韵:古老的香气与独特的风韵。
- 黄冠:指的是一种古代的衣服,象征高雅。
- 襟期:胸怀的期望。
- 白衣陶写:指陶渊明,寓意志趣高洁。
- 三雅:指的是风雅、文雅、雅致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以夫,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赵以夫晚年,正值人生回首之际,常常对往昔的怀念与现实的感慨交织,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歌鉴赏:
《惜黄花》是一首极具抒情性的诗作,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开头以“众芳凋谢”点出自然界的无情,接着通过“寒花幽野”引入了菊花这一特殊的意象,展现了其在秋冬时节的坚韧与美丽。金钱菊的描写则隐喻着世俗的繁荣与价值,这里用“金钱无价”表达了对于内在美的重视。
诗中“古香逸韵似高人”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高洁人格的向往,似乎在暗示即便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仍要保持一份清高。而“冷笑暖春,桃李夭冶”则是对早春花朵的嘲讽,表现出了诗人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复杂感情。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怀旧,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思考起人生的选择与追求,最终落脚到对于初心的反思与追求,表现出了一种深沉的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众芳凋谢:众多的花已经凋零,暗示生命的无常。
- 堪爱处老圃寒花幽野:在老园中,幽静的寒花显得特别可爱,象征着坚韧与独特。
- 照眼如画:眼前的景象如同画卷一般美丽。
- 烂然满地金钱:满地的金钱菊如黄金般亮丽,象征着财富。
- 古香逸韵似高人:古老的香气与气韵仿佛高人所持,表达对超脱之美的向往。
- 冷笑暖春,桃李夭冶:面对春天的桃李花,冷冷的笑,体现了对世俗美的讽刺。
- 襟期问与谁同:怀着期望,想问谁能共鸣。
- 记往昔独自徘徊篱下:对往昔的回忆和孤独的感受。
- 采采盈把:手中采摘菊花的情景。
- 此时一段风流:当今的风流韵事与陶渊明的描写相提并论。
- 而今为米负初心:如今为了生计而背弃初心,表露内心的挣扎。
- 且细摘轻浮三雅:细心摘取轻浮的雅致,寻求一种生活的态度。
- 沈醉也:沉醉于此情此景。
- 梦落故园茅舍:梦回故乡的茅屋,表达对故土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钱”比喻菊花的美丽与价值。
- 拟人:赋予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冷笑暖春,桃李夭冶”,整齐的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初心的追寻,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是秋季的代表花卉。
- 金钱:象征财富与物质,反映出对世俗价值的思考。
- 古香逸韵:象征传统与雅致,表达对文化的追求。
- 寒花:代表逆境中的美丽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花”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长的?
- A. 温暖的春天
- B. 寒冷的冬天
- C. 幽静的秋天
-
诗人对“金钱”的态度是?
- A. 认为金钱是最重要的
- B. 重视内在的美与价值
- C. 对金钱没有任何看法
-
“而今为米负初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满足
- B. 对生计的无奈与对理想的遗憾
- C. 对未来的信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哲理思考。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诗词对比:
- 赵以夫的《惜黄花》与陶渊明的《饮酒》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前者更多地表现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后者则强调了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赵以夫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陶渊明与宋代诗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