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青县入卫河
作者: 萧惟豫 〔清代〕
忽睹清分浊,家贫居上头。
一篙新涨水,半自故园流。
帆影高悬日,桡声荡入秋。
渔樵云树外,引我下汀洲。
白话文翻译:
忽然看到清水与浑水的分界线,家境贫寒的我住在高处。一根篙子划动着新涨的水,有一半是从故乡流来的。帆影在高高的阳光下悬挂,桨声荡漾在秋天的空气中。渔夫和樵夫的身影在云树之外,吸引我下到水边的洲滩。
注释:
- 青县:指河北省青县,意为诗人出发的地点。
- 卫河:流经青县的河流,表示诗人进入的水域。
- 清分浊:清水和浑水的分界,象征着生活的不同境遇。
- 一篙:指用来撑船的篙,代表诗人行舟的方式。
- 汀洲:水边的沙洲,通常是渔民和樵夫活动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惟豫,清代诗人,生于明末,致力于诗歌创作,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作品多反映个人生活经历及社会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萧惟豫游历卫河时,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及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思考。
诗歌鉴赏:
诗歌《自青县入卫河》通过描写水乡的景色和个人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对生活的哲思。开头的“忽睹清分浊”,引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清水与浑水的分界,象征着人生中不同的选择与境遇。接下来的“一篙新涨水”,展现了诗人划船而行的情景,水面波光粼粼,仿佛在诉说着故乡流淌的记忆。
诗中“帆影高悬日,桡声荡入秋”描绘了秋日的宁静与美丽,桨声与帆影在阳光下交织,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同时,诗人巧妙地将渔樵与云树结合,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极富诗意。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宁静的快乐,表达了诗人在游历中的感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索。最终,诗人引导自己走向水边,象征着对生活的接纳与向往,展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忽睹清分浊:突然看到清水和浑水的分界,描绘出自然的分明和生活的对比。
- 家贫居上头:家庭贫困,居住在高处,暗示生活的艰难。
- 一篙新涨水:用篙子划动新涨的水,表现出游历中的生动场景。
- 半自故园流:水流一部分来自故乡,寓意着对故乡的思念。
- 帆影高悬日:阳光下的帆影,展现出航行的姿态和自然的美。
- 桡声荡入秋:桨声荡漾在秋天的空气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渔樵云树外:渔夫和樵夫在云树之外,描绘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引我下汀洲:引导我走向水边的沙洲,象征着向往自然生活的心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清水与浑水的分界比喻生活中的境遇差异。
- 拟人:桨声仿佛在与秋天的气息对话,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
- 对仗:诗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使诗歌更具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于贫困生活的哲理思考,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与从容心境。
意象分析:
- 清水与浑水:象征生活中的对比与选择,寓意人生的复杂性。
- 篙与桨:象征着人生的努力与奋斗,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 帆影与桡声:描绘出航行的自由与宁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汀洲:水边的沙洲,代表着诗人向往的自然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清分浊”指的是什么?
A. 生活的困难
B. 清水与浑水的分界
C. 诗人的故乡 -
“一篙新涨水”中的“一篙”指的是什么?
A. 船
B. 篙子
C. 水流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怎样的?
A. 忘却
B. 眷恋
C. 失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但更为浓烈与沉重。
- 王维《山居秋暝》:与《自青县入卫河》相似,均描绘自然景色,传达对生活的感悟,但王维的笔调更为淡泊。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