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深居
作者:陈深 〔宋代〕
闭半屏人事,褊性光深居。
琴罢更无事,尽长宜读书。
粉墙苔色古,柽案竹行疏。
渐喜相知少,门无冗客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诗人闭上半扇门,远离世俗的喧嚣,性情狭隘而安静地生活在深处。弹完琴后便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唯有读书是最合适的选择。粉墙上布满了古老的苔藓,柽木桌上摆放着稀疏的竹子。渐渐地,诗人对相识的人越来越少,门前也没有繁忙的客车来往。
注释
- 闭半屏:指关闭一半的门,象征着与外界隔绝。
- 褊性:狭窄、局促的性格。
- 琴罢:弹琴结束之后。
- 粉墙:用粉刷的墙,古朴的感觉。
- 苔色古:苔藓的色泽,显示出墙体的历史感。
- 柽案:用柽木制成的桌子。
- 竹行疏:竹子生长得稀疏,体现一种闲适的环境。
- 冗客车:繁忙的客人和车马,代表世俗的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深,字道明,号逸人,宋代诗人,以隐逸生活和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居生活,表达对喧嚣社会的反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文人多选择隐居以避世。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对安静、独立的追求。
诗歌鉴赏
《深居》是一首体现隐逸生活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字里行间展现了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繁华喧嚣的厌倦。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前两句通过“闭半屏人事”与“褊性光深居”突出了诗人选择隐居的决心,描绘出一种远离尘世的宁静氛围。接下来的两句中,琴声的停止和对书本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静与对知识的追求,似乎在暗示隐居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而是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
粉墙和苔色的描写则增添了环境的古朴感,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最后两句“渐喜相知少,门无冗客车”则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愈加喜欢与世无争的状态,不再希望有太多的社交往来,表现出对内心平和的向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一个隐士的内心世界,流露出对自然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闭半屏人事:诗人选择关上半扇门,象征着与世俗生活的隔绝。
- 褊性光深居:诗人的性情与环境结合,显示出一种深沉的生活状态。
- 琴罢更无事:弹完琴后,诗人面临的只有读书这一项活动。
- 尽长宜读书:强调读书是充实生活的重要方式。
- 粉墙苔色古:墙面古老,苔藓滋生,营造出一种历史悠久的氛围。
- 柽案竹行疏:简单的家具,体现出一种清淡、闲适的生活。
- 渐喜相知少: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疏远感到愉悦,显示出他对独处的满足。
- 门无冗客车:门前没有繁华的客车,意味着诗人生活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闭半屏人事”,通过门的形象隐喻与外界的隔绝。
- 对仗:如“琴罢更无事,尽长宜读书”,构成对称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居生活的推崇和对喧嚣世俗的反思,表现出诗人对内心平静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屏:象征隔绝和内心的隐秘。
- 琴:代表文人雅趣与内心世界。
- 墙:古老的墙面象征历史的积淀。
- 竹:象征清雅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 A. 喜欢热闹
- B. 追求宁静
- C. 讨厌读书
-
“渐喜相知少”中,“相知”指的是:
- A. 朋友
- B. 知识
- C. 自然
-
该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繁华
- B. 隐逸生活
- C. 旅行
答案:1-B,2-A,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陈深的《深居》都描绘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陈深则更注重内心的安宁和对喧嚣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鉴赏词典》
- 《隐居生活与中国古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