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觉非赴全陵学职》

时间: 2025-02-04 16:08:16

城南不得遂相羊,又著纶巾出草堂。

李白杯中停月影,米学船上贯虹光。

西来江水知乡近,北望淮山引与长。

应傍荆公祠下过,向来松竹尚苍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邓觉非赴全陵学职
城南不得遂相羊,又著纶巾出草堂。
李白杯中停月影,米学船上贯虹光。
西来江水知乡近,北望淮山引与长。
应傍荆公祠下过,向来松竹尚苍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邓觉非赴全陵任职的送别之情。诗人感到在城南无法与朋友相聚,只得戴上丝帕、走出草堂。李白的月影在酒杯中徘徊,米学的船上则有如虹的光彩。西来的江水让人感到故乡的临近,向北望去,淮山的轮廓又引人向往。相信他会在荆公祠下经过,那里松竹依然苍翠。

注释:

  • 相羊:指朋友,古代常以羊为友。
  • 纶巾:指文人戴的帽子,象征知识与身份。
  •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诗中提到他与月影,意指饮酒作诗的洒脱。
  • 米学:可能指米家的学问,或与米有关的事物。
  • 荆公:指荆轲,传说中的刺客,荆公祠为纪念其地。
  • 苍苍:形容松竹的颜色,象征生机与常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邓觉非前往全陵任职之际,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送别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友情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两句通过“城南不得遂相羊”和“又著纶巾出草堂”,传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惆怅与无奈。随后,诗人用李白的月影和米学的光彩来比喻友人即将踏上的新征程,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最后几句通过描绘西来的江水和北望淮山,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思乡情怀,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也有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和优雅的艺术品位。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城南不得遂相羊”:在城南无法实现与朋友的相聚。
    2. “又著纶巾出草堂”:戴上丝帕,走出草堂,象征一种身份的改变。
    3. “李白杯中停月影”:借用李白的形象,暗示饮酒作诗的洒脱。
    4. “米学船上贯虹光”:描绘船上的美景,象征前途光明。
    5. “西来江水知乡近”:江水流向故乡,感情愈发深厚。
    6. “北望淮山引与长”:淮山的轮廓引人思索,激发对故乡的向往。
    7. “应傍荆公祠下过”:推测友人会经过荆公祠,暗含历史的传承。
    8. “向来松竹尚苍苍”:松竹依旧苍翠,象征生命的延续。
  •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情感与景象。例如“李白杯中停月影”中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饮酒的愉悦氛围。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之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强调了友谊的珍贵与追求理想生活的决心。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思乡之情。
  • 月影:代表着美好的回忆与诗人的洒脱。
  • 松竹:象征着长青的生命力与持久的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春天的美丽
    • B. 送别与友谊
    • C. 自然景色
  2. 诗中提到的“李白”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身份
    • B. 诗人的朋友
    • C. 文人精神
  3. “苍苍”一词在诗中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江水
    • B. 松竹
    • C. 友谊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李白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以送别为主题,强调了友情与自然的结合,而陈深的作品则更突出对未来的期许与思乡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