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飞和梅花重惜芳,仙房想像制新汤。独疑清浅溪头汲,石鼎煎来水亦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梅花香气的珍惜,想象在仙境中调制新汤的情景。诗人独自怀疑在清澈的溪水边汲水,石鼎中煮出的水也散发着香气。
注释:
- 飞和:这里的“飞”和“和”指的是梅花的飞舞和和谐之美,表现对梅花香气的珍惜。
- 仙房:仙人居住的房屋,暗指一种理想化的境地。
- 新汤:指的是新调制的药汤或花香汤。
- 独疑:表示诗人独自思索和怀疑。
- 清浅溪头:清澈而浅的溪流边。
- 石鼎:用石制成的锅,古代常用来煮水或煲汤。
典故解析:
- 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与高洁,常与寒冬相伴,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 仙人:在古代文学中,仙人常被视为理想的隐士,代表着超凡脱俗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深,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专注于写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作品多以清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身处梅花盛开之际,感受到梅花的芬芳与清泉的甘甜,表达了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向往与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梅花、仙房、新汤和清泉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飞和梅花重惜芳”,直接表现出作者对梅花香气的珍惜,似乎在强调梅花的美丽与芬芳是难能可贵的。接着“仙房想像制新汤”,诗人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空间,展现出一种仙境般的梦幻感,使人感受到诗人对超脱现实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通过“独疑清浅溪头汲,石鼎煎来水亦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不仅体现出对溪水的清澈和香气的留恋,也暗示出一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意象的设置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令人联想到一种淡雅闲适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诗词解析:
-
第一句“飞和梅花重惜芳”:
- 解析:飞与和,形容梅花的舞动与和谐,表现出诗人对梅花香气的珍惜之情。
-
第二句“仙房想像制新汤”:
- 解析:仙房是理想的居所,制新汤则暗示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浪漫的想象。
-
第三句“独疑清浅溪头汲”:
- 解析:独自一人,心中疑惑,表明诗人对自然的思索与观察。
-
第四句“石鼎煎来水亦香”:
- 解析:用石鼎煮水,水的香气与梅花香相呼应,象征着自然的和谐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与香气的关系,象征美好与珍惜。
- 对仗:前后句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溪水象征清澈与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香气的珍惜和对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的精神。
- 仙房:理想化的生活空间,体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新汤:暗示生活的美好与温馨。
- 清浅溪水:表现自然的纯净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飞和梅花重惜芳”中“飞和”意指什么?
- A. 舞动与和谐
- B. 冷酷与孤独
- C. 嘈杂与纷扰
-
“仙房想像制新汤”中的“仙房”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中的房屋
- B. 仙人的居所
- C. 暴风雨中的避难所
-
整首诗的主题是?
- A.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 B. 对自然美与生活的热爱
- C. 对历史的沉思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与陈深的作品均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的作品更偏向于豪放洒脱,而陈深则更显细腻与内敛,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