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时间: 2025-02-04 15:43:28

东隅久不庭,搞疏出忠诚。

不惮殊方便,期休四海兵。

长虹贯日白,巨鷁压波清。

笑下扶桑国,归来致泰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耕存大参使日本
陈深 〔宋代〕

东隅久不庭,搞疏出忠诚。
不惮殊方便,期休四海兵。
长虹贯日白,巨鷁压波清。
笑下扶桑国,归来致泰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耕存大参使前往日本的祝福与期望。诗的开头提到“东隅久不庭”,意指东边的时光久已不再,表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搞疏出忠诚”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家尽忠的决心。“不惮殊方便,期休四海兵”说明诗人希望通过大使的努力,能够实现四海的和平。“长虹贯日白,巨鷁压波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象征着大使的壮志与气魄。“笑下扶桑国,归来致泰平”则表达了对大使成功归来的期待,希望他能带回安宁与和平。

注释:

  • 东隅:指的是东方,古人常用“东隅”比喻年轻时光。
  • 不庭:意为没有庭院,暗指失去安宁与安静。
  • 搞疏:意为疏远,表达忠诚之心的付出。
  • 不惮:不怕,不惧;表示对困难的无畏。
  • 殊方便:不同的便利条件,指在不同的环境中努力工作。
  • 四海兵:四海之内的军队,象征国家的安宁。
  • 长虹贯日白:形容美丽的自然景象,象征宏伟的志向。
  • 巨鷁:大鹏,一种传说中的鸟,象征力量与气魄。
  • 扶桑国:指日本,古代称日本为扶桑,寓意光明的国家。
  • 泰平:指安定和平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深,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风格奔放雄浑,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中日交往频繁之际,陈深写此诗是为了祝福大使耕存出使日本,期望能够促进两国的友好关系,维护国家的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音韵和谐,意境深远。开篇以“东隅久不庭”引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既展现了个人情怀,也反映了国家的命运。诗中通过“搞疏出忠诚”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与忠诚,暗示着对于国家大使的重任与期望。

中间部分“长虹贯日白,巨鷁压波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意象,使得诗句更具动感与力量,表现了诗人对大使的壮志与期冀。最后一句“笑下扶桑国,归来致泰平”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愿景,期待通过和平的努力带来国家的安宁。

整首诗情感真挚,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隅久不庭:表明时光的流逝与离别的感慨。
  • 搞疏出忠诚:表现对国家忠诚的决心。
  • 不惮殊方便:强调在不同条件下的努力与无畏。
  • 期休四海兵:期望国泰民安,四海皆安。
  • 长虹贯日白:描绘出壮丽自然,象征理想与壮志。
  • 巨鷁压波清:表现大使的气魄与影响。
  • 笑下扶桑国:展现对日本友好的态度。
  • 归来致泰平:希望大使成功归来,带来和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虹”、“巨鷁”来比拟大使的理想与壮志。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夸张: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强化了诗的意象与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和平的希冀。诗人通过对大使的祝福,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隅:象征时光与青春。
  • 长虹:象征理想与希望。
  • 扶桑国:象征友好与和平。
  • 巨鷁:象征力量与担当。

这些意象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大使出使日本的期望与祝福,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隅”指的是哪个方向?

    • A. 西边
    • B. 南边
    • C. 东边
    • D. 北边
  2. “长虹贯日白”中的“长虹”象征什么?

    • A. 时光流逝
    • B. 理想与希望
    • C. 友好关系
    • D. 战争与冲突
  3. “泰平”一词的意思是?

    • A. 风暴
    • B. 安宁和平
    • C. 战争
    • D. 动荡不安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相比较,两者都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但陈深的诗更加强调了国家的安宁与和平,而李白的诗则更多表现个人的壮志与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