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青溪入水门登高斋奉呈叔康》
时间: 2025-01-26 23:36: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泛舟青溪入水门登高斋奉呈叔康
——王安石
簿领纷纷惜此时,
起携佳客散沈迷。
十围但见诸营柳,
九曲难寻故国溪。
牵埭欲随流水远,
放船终碍画桥低。
子猷清兴何曾尽,
想忆高斋更一跻。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众人纷纷叹惜,我和好友一起乘船游玩,沉醉于这山水之间。周围的柳树如同营帐般环绕,然而那熟悉的故乡溪流却难以寻觅。牵着小船想随流水而去,却被画桥低矮所阻挡。子猷的雅兴从未减退,想起在高斋中再高歌一曲。
注释:
字词注释:
- 簿领:指衣服的领口,这里引申为时光之短暂。
- 佳客:美好的朋友。
- 十围:形容柳树繁多,如营帐一般。
- 九曲:指曲折的溪流,形容难以找到。
- 牵埭:牵引着小船的岸边。
- 清兴:高兴而清新的兴致。
典故解析:
- “子猷”:指王安石的好友苏轼,字子瞻,以“子猷”称之。
- “高斋”:指高处的书斋,通常象征着清雅与高远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晚号穷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倡导变法,主张政治改革。他的诗词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安石晚年,他在青溪泛舟,寄情山水,向好友表达了对时光和友谊的珍惜,也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反映出他内心的淡泊与清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泛舟青溪为引子,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开头的“簿领纷纷惜此时”便是对美好时光的感慨,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愉悦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船行河中的美丽景色,十围的柳树如同营帐般环绕,营造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然而,诗人在享受这份宁静时,又对故国的思念油然而生,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无奈与怀念。
“牵埭欲随流水远,放船终碍画桥低”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但却被现实所限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最后两句“子猷清兴何曾尽,想忆高斋更一跻”则回归到友人之间的情谊,表达出即便身处他乡,心中仍对友人和高斋的思念与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王安石的高远情怀与对人生的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簿领纷纷惜此时:感叹眼前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
- 起携佳客散沈迷:与好友游玩,沉迷于自然之美。
- 十围但见诸营柳:形容四周柳树繁盛,景色如同营帐。
- 九曲难寻故国溪:曲折的溪流让人难以找到故乡的水。
- 牵埭欲随流水远:希望顺着水流而行,追寻更远的地方。
- 放船终碍画桥低:小船被低矮的画桥所阻,体现了对自由的渴望。
- 子猷清兴何曾尽:提及友人苏轼的雅趣,表达一种共鸣。
- 想忆高斋更一跻:想念高处的书斋,渴望再一次与友共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十围”比喻柳树的繁盛,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美景与友人情谊,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王安石内心的清高与淡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溪:代表自然美景与心灵的寄托。
- 柳树:象征柔美与生机,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小船:象征自由与流动的生活态度。
- 画桥:象征障碍与限制,表现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围”指的是什么?
A) 人数 B) 柳树 C) 山峰 -
“子猷”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苏轼 B) 李白 C) 杜甫 -
诗中表现了对故乡的什么情感?
A) 思念 B) 轻视 C) 忘却
答案:
- B) 柳树
- A) 苏轼
- A)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感悟。
- 李白《庐山谣》:展现了对山水的赞美与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对比:
王安石与苏轼的作品均涉及自然景色与友谊,但王安石更倾向于反映内心的思考与社会的局限,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出豪放与洒脱的情怀。两者在风格上相辅相成,展示了宋代诗歌的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