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刘伯益三咏韵·金凤花》

时间: 2025-01-26 23:00:58

鲜华五色翅飞低,不比寻常鹊踏枝。

德茂翱翔丹穴日,琴清调弄紫庭时。

羞同鸡鹜喧堂宇,笑把金铜铸殿墀。

何似花栏自生长,幽芳端不在人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鲜华五色翅飞低,不比寻常鹊踏枝。
德茂翱翔丹穴日,琴清调弄紫庭时。
羞同鸡鹜喧堂宇,笑把金铜铸殿墀。
何似花栏自生长,幽芳端不在人知。

白话文翻译:

五彩斑斓的花朵在翅膀下轻轻飞舞,根本无法与普通的喜鹊在树枝上跳跃相比。
德行高尚的鸟儿在红色的阳光下翱翔,清脆的琴声在紫色的庭院中悠扬。
它们羞于与鸡鸭在厅堂中喧闹,笑着把金铜铸成的殿堂踏成了台阶。
哪里比得上花坛里自然生长的花朵,那幽香根本无人知晓。

注释:

  • 鲜华:鲜艳的花朵。
  • 五色翅:指色彩斑斓的翅膀。
  • 鹊踏枝:指普通的喜鹊在树枝上跳跃。
  • 德茂:品德高尚。
  • 丹穴日:红色的阳光。
  • 琴清:清脆的琴声。
  • 紫庭:紫色的庭院。
  • 羞同鸡鹜:羞于与鸡鸭同处喧闹。
  • 金铜铸殿墀:金铜铸成的殿堂的台阶。
  • 花栏自生长:花坛自然而然地生长。
  • 幽芳:幽静的芬芳。

典故解析:

本诗中涉及到的典故并不多,但“德茂翱翔”可理解为对高尚品德的赞美,可能与古代对君子品德的推崇有关。诗中提到的琴声和鸟鸣,常常在古诗中象征着雅致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变革的时期,其诗歌作品多受传统文化影响,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次刘伯益三咏韵·金凤花》是在一次与友人游玩时,目睹花鸟景象而作。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表达出一种自得其乐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把五彩斑斓的金凤花与普通的鸟雀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作者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开头的“鲜华五色翅飞低”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机与活力,似乎在描绘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随后,诗人通过描绘德行高尚的鸟儿在阳光下翱翔,琴声悠扬,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境界,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不满,认为金凤花不屑于与鸡鸭争喧,这种高洁的情操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最后一句“幽芳端不在人知”,则将这种孤芳自赏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即使是不被世人所知的美好,依然值得珍视。

整首诗在修辞上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手法,突出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一种对自然与高洁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鲜华五色翅飞低:描绘出金凤花的美丽,强调其色彩丰富。
  2. 不比寻常鹊踏枝:强调金凤花与普通鸟雀的不同,突显其独特性。
  3. 德茂翱翔丹穴日:描绘高尚的鸟在阳光下翱翔,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
  4. 琴清调弄紫庭时:琴声清脆,营造出优雅的氛围。
  5. 羞同鸡鹜喧堂宇:表达对喧闹的拒绝,向往宁静。
  6. 笑把金铜铸殿墀:用笑声回应世俗,表现出自信。
  7. 何似花栏自生长:对比自然生长的花与人工雕琢的殿堂。
  8. 幽芳端不在人知:强调幽静的美好,虽无人知晓,但依然值得珍惜。

修辞手法:

  • 对比:金凤花与普通鸟雀的对比,突显诗人的高雅追求。
  • 比喻:用金凤花象征理想与高洁。
  • 拟人:将花与鸟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以及对世俗喧嚣的厌倦,追求一种高洁、幽静的理想生活。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写,展示出诗人内心的自得与超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凤花:象征高洁与优雅。
  • 琴声:代表艺术与宁静的生活。
  • 鸡鹜:象征世俗与喧嚣。
  • 幽芳:象征自然的美好与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凤花”象征什么? A. 低俗
    B. 高洁
    C. 喧闹
    D. 贫困

  2. “羞同鸡鹜喧堂宇”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喜欢
    B. 拒绝
    C. 无所谓
    D. 向往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忧伤
    B. 愉悦
    C. 超然
    D. 激昂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在《春望》中描绘春天的景象,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国家的忧虑;而刘学箕则通过金凤花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世俗的厌倦,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