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萍》

时间: 2025-02-04 15:39:49

一番雨过一番多,间挟晴风涨绿波。

柳絮吹残游迹在,谢池点点是阳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萍
作者: 刘学箕 〔宋代〕

一番雨过一番多,
间挟晴风涨绿波。
柳絮吹残游迹在,
谢池点点是阳和。


白话文翻译:

这场雨过后,水面上浮萍更加茂盛,晴风吹来,绿波荡漾。柳絮随风飘散,游船的痕迹依然可见,谢池边的点点花朵映衬着阳光,显得格外美丽。


注释:

  • 一番:表示一次、一个阶段。
  • 间挟:夹杂、夹带。
  • 晴风:晴天的风。
  • 绿波:绿水波纹。
  • 柳絮:柳树的花絮,随风飘荡的柳絮。
  • 游迹:指游船留下的痕迹。
  • 谢池:指谢家池塘,可能是特指某个著名的池塘。
  • 阳和:阳光和暖,形容春意盎然。

典故解析:

“谢池”可能指的是谢家池塘,暗示与谢家有关的美好景象或情感。古代诗词中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表现诗人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而闻名。诗人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于自然景色之中,作品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池萍》创作于春夏之交,正值雨水丰沛的季节,诗人借助雨后景象表达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游历生活的怀念。


诗歌鉴赏:

《池萍》是一首描绘春雨后美丽景色的诗。开篇的“一番雨过一番多”便生动地传达出雨水滋润大地的情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与情感相结合,展现出雨后清新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的“间挟晴风涨绿波”更是传达了晴天的风带动了绿波荡漾的画面,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清新的空气和自然的魅力。

“柳絮吹残游迹在”一句,使用了柳絮这一意象,表现出春天的气息和游船的痕迹,似乎在追忆往日的欢乐时光。最后一句“谢池点点是阳和”,则将自然景色与温暖的阳光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番雨过一番多:通过“雨过”来引入场景,强调雨后的变化,暗示自然的生生不息。
  2. 间挟晴风涨绿波:描绘晴天的风与绿波相互交融,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
  3. 柳絮吹残游迹在:柳絮的飘散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记忆的流逝与留存,游迹则是一种怀旧情感的体现。
  4. 谢池点点是阳和:谢池的点点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情感的寄托。
  • 拟人:柳絮似乎有生命,随风飘舞,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如“雨过”“晴风”,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雨后清新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往日游历的怀念,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滋润。
  • 晴风:代表希望与清新。
  • 绿波:象征春天的生机。
  • 柳絮:代表流逝的时间与怀旧。
  • 阳和:象征温暖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谢池”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著名的酒楼
    • B. 历史名人之地
    • C. 特定的池塘
    • D. 诗人的故乡
  2. “一番雨过”中的“一番”在这里的意思是?

    • A. 一次
    • B. 一种
    • C. 一场
    • D. 一部分
  3. 诗中“柳絮”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怀旧
    • C. 忧伤
    • D. 惊讶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刘学箕的《池萍》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展示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但刘学箕更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绘,而白居易则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刘学箕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