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叔通推官见寄二首》

时间: 2025-02-04 16:21:54

君比昌黎颇似之,号啼不问但吟诗。

貯储甚愧邻僧谊,不与庐仝更与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比昌黎颇似之,号啼不问但吟诗。
貯储甚愧邻僧谊,不与庐仝更与谁。

白话文翻译:

你跟昌黎(韩愈)有些相似,虽然常常啼叫,却只在吟咏诗歌。
我对邻近的僧侣感到很愧疚,不知除了与你,我还能与谁交往?

注释:

  • 昌黎:指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以其诗文和思想影响深远。
  • 号啼:指高声叫喊或悲鸣,这里暗指诗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 貯储:储存、积累,这里指诗人内心的情感或才华。
  • 邻僧:指邻近的和尚,可能暗示诗人在与僧侣交往中感到的局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学箕,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歌风格受到唐诗的影响,擅长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思念之情,也流露出对个人才华的自省和对交友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风格上延续了唐诗的传统,语言简练而富有意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欣赏与自我反思。开篇以“君比昌黎颇似之”引出对友人的赞美,直接点明了对方的才华与气质,与著名文学家韩愈相提并论,这不仅是一种赞美,也是对友人诗歌才华的期待。

接下来的“号啼不问但吟诗”则展现了友人的性格特征,尽管有时表现出激烈的情感,但更重要的是其内心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这种对诗歌的执着,使得诗人对友人产生了深厚的情感。

后半部分的“貯储甚愧邻僧谊”则转向自我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和交友的思考。诗人感到与邻僧交往的不足,不禁思考自己除了与友人以外,还有谁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这种情感流露出孤独与渴望交友的矛盾,进一步丰富了整首诗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比昌黎颇似之:以韩愈为标杆,赞美对方的才华。
  • 号啼不问但吟诗:描绘对方的性格,强调诗歌在他生活中的重要性。
  • 貯储甚愧邻僧谊:表达对自己交友的反思与愧疚。
  • 不与庐仝更与谁: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感叹。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韩愈,突显其才华。
  • 对比:通过与僧侣的交往反衬出对友人关系的珍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赞美与自我的反思,表现了对真挚友谊的渴望和对诗歌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对精神交流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昌黎:象征着才华与文人精神。
  • 号啼:代表着情感的表达和对生活的感悟。
  • 邻僧:象征着生活中的交往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君比昌黎颇似之”中“昌黎”指的是哪位文学家?

    • A. 杜甫
    • B. 韩愈
    • C. 白居易
    • D. 李白
  2. 诗人对邻僧的感觉是什么?

    • A. 亲密
    • B. 愧疚
    • C. 讨厌
    • D. 无所谓
  3. 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友谊
    • C. 名声
    • D. 权力

答案:

  1. B. 韩愈
  2. B. 愧疚
  3. B. 友谊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愈《春雪》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对比刘学箕与韩愈的诗作,刘学箕更注重情感的细腻流露,而韩愈则常以激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见长。两者在友谊的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文人对诗歌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文学评论与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