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客登壶山绝顶》
时间: 2025-01-10 22:04: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与客登壶山绝顶
作者: 刘克庄〔宋代〕
十里稀逢寸地平,
且无木影荫入行。
凫飞难学王乔舄,
鱼贯全如邓艾兵。
樵子献花簪帽重,
山灵供水入瓢清。
扪萝莫怪匆匆下,
恐赚林僧束炬迎。
白话文翻译:
在这条十里长的路上,除了小小的平地难得一见,
而且路上没有树影可以遮蔽。
野鸭飞翔,难以模仿王乔的技艺,
鱼群排成队列,犹如邓艾的军队。
樵夫献上花簪,帽子也显得沉重,
山中灵气的水流入瓢中是那么清澈。
爬着藤萝,别怪我匆忙下山,
恐怕会误了林中的僧人点火迎接。
注释:
字词注释:
- 十里:形容路途遥远,实际指代长途。
- 寸地平:指小块平地,意指平坦的地方稀少。
- 木影:树木的影子,遮蔽的意思。
- 凫飞:野鸭飞翔的姿态。
- 王乔舄:王乔是传说中的高人,舄是他的鞋子,意指轻巧的行走。
- 鱼贯:鱼成行而游,形容整齐有序。
- 邓艾兵:邓艾是三国时期的将领,形容士兵的排列整齐。
- 樵子:砍柴的人。
- 山灵:山中的神灵,象征自然的灵气。
- 扪萝:攀爬藤萝,指下山的行为。
- 林僧:山中的僧人,通常指修行者。
典故解析:
- 王乔:古代传说中擅长轻功的高人,象征高超的技艺。
- 邓艾: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代表军事才能和整齐的队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字伯温,号易安,晚号壶山,出生于福建。他以豪放、清新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哲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登山途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环境和情景,反映了诗人对山水灵气的向往,及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与客登壶山绝顶》是一首通过登山游玩的场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的作品。诗的开头“十里稀逢寸地平”,以“十里”这一遥远的距离开篇,给人一种极为辽阔的感觉,衬托出山路的艰辛与险峻。而“且无木影荫入行”,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艰难的行程,给人以无尽的孤独之感。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凫飞难学王乔舄”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界中生灵的自由与诗人自身的羁绊。而“鱼贯全如邓艾兵”则通过军事隐喻,强调了自然界的秩序与和谐,似乎在对比人间的复杂与纷扰。
后半部分描绘了人与自然的交融,樵子献花的场景,透露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而“山灵供水入瓢清”则用清泉象征着自然的纯净与灵动,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崇敬。
最后两句“扪萝莫怪匆匆下,恐赚林僧束炬迎”,则是诗人内心的忐忑与不安,生动地描绘了他在自然中的感受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探索和对自我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与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里稀逢寸地平:远行十里,难得一块平坦之地,暗示艰难的旅程。
- 且无木影荫入行:没有树木的影子可供遮蔽,强调孤独和无助感。
- 凫飞难学王乔舄:野鸭自由飞翔,诗人自感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表现对自由的向往。
- 鱼贯全如邓艾兵:鱼群的整齐如同士兵,彰显自然的秩序。
- 樵子献花簪帽重:樵夫献花,暗示人与自然的和谐。
- 山灵供水入瓢清:山中的灵气与清泉,象征自然的馈赠。
- 扪萝莫怪匆匆下:爬藤萝行走匆忙,表现诗人对时间的紧迫感。
- 恐赚林僧束炬迎:担心误了林中的僧人点火迎接,显示内心的惶恐与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凫飞难学王乔舄”比喻自由自在的境界。
- 对仗:如“樵子献花”、“山灵供水”,形成节奏感。
- 拟人:将山灵赋予人性,体现自然的灵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与寂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高远与追求。
- 水:代表灵动与生命。
- 樵子:象征劳动与自然的关系。
- 凫:代表自由与活力。
- 鱼:象征整齐与秩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十里稀逢寸地平”中的“寸地平”是指什么?
A. 平坦的地方很少
B. 十里路程
C. 短小的地方 -
诗中提到的“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鱼
C. 一种山 -
诗人对山水的态度是?
A. 恐惧
B. 热爱
C. 无所谓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苏轼《题西林壁》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意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 李白的《庐山谣》则通过激昂的情感表达出对自然的崇敬与追求,展示了不同风格的山水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欣赏》
- 《刘克庄研究》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该首诗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