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张季》
时间: 2025-01-10 22:32: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张季
——刘克庄
昔谒西山过里中,谈兵论易气如虹。
若非遇彼负苓者,必是传于坠履翁。
至竟白袍无谄屈,何曾黄策有英雄。
秋风定访蒙斋否,为说冯唐老更穷。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拜访西山,经过里中,谈论兵法和易理,情绪如虹般激荡。
如果不是遇到那个负苓的人,原本可以传承给坠履翁。
到最后我身穿白袍却不屈于谄媚,难道曾经有过英雄吗?
秋风中,我打算去探访蒙斋,想给冯唐说他现在更贫穷了。
注释:
- 昔:曾经。
- 谒:拜访。
- 里中:指里中地方,可能是人名或地名。
- 谈兵论易:讨论兵法和《易经》。
- 负苓者:指的是一个人名,可能为某种隐喻。
- 坠履翁:可能是历史上某个名人的绰号。
- 白袍:象征高洁的品格。
- 谄屈:谄媚和屈从。
- 蒙斋:可能是隐喻某个地方或人的名字。
- 冯唐:古代著名的人物,典型的贫穷却有理想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宣,号心斋,晚号白阳。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以豪放激昂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对国家和社会的关切,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别张季》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是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士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告别,蕴含着对人生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别张季》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自身理想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昔谒西山过里中”,显示出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诗中提到“谈兵论易气如虹”,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关注,气势如虹,表现出一种雄心壮志。
接着,作者通过“若非遇彼负苓者,必是传于坠履翁”一句,表达了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似乎在说,若不是遇到特定的人,自己的才能和理想便不会被传承。这里将个人命运与历史人物的命运联系起来,令人深思。
下半部分“至竟白袍无谄屈”,则强调了个人的品格和理想,尽管身处逆境,仍然保持高洁。最后一句“秋风定访蒙斋否,为说冯唐老更穷”,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同时也展现出对朋友的关心与惋惜,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告别,更是对人生、理想与命运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敏感和对历史的审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谒西山过里中:我曾经拜访西山,经过里中,指的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
- 谈兵论易气如虹:谈论兵法和易理,情绪如虹,暗示着当时的气氛热烈、志向高远。
- 若非遇彼负苓者:若不是遇到那个负苓的人,暗示命运的偶然影响。
- 必是传于坠履翁:原本可以传承给坠履翁,表现出对知识传承的渴望。
- 至竟白袍无谄屈:身穿白袍却不向谄媚屈服,强调个人的品格与志节。
- 何曾黄策有英雄:难道曾经有过真正的英雄吗?反映出对历史的质疑。
- 秋风定访蒙斋否:秋风中,打算去探访蒙斋,体现了对朋友的关心。
- 为说冯唐老更穷:想告知冯唐,他现在更穷,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气如虹”,比喻情绪的激昂。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白袍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情的珍视与人生理想的追求,表现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个人品德的坚持,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 白袍:象征高尚的品德。
- 秋风: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变迁。
- 蒙斋:可能象征归隐或隐居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负苓者”指的是谁?
A. 一位历史人物
B. 诗人的朋友
C. 一种隐喻
D. 以上皆是 -
“秋风定访蒙斋否”中的“秋风”象征什么?
A. 和平
B. 变迁与无常
C. 生命
D. 友谊 -
诗中“白袍”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高洁的品德
C. 冷漠
D. 失败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赠友人》——王维:同样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更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人生哲学》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