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纬》
时间: 2025-01-11 07:53: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
白话文翻译:
在家中对着山木,觉得它们是无言的伴侣。离开家乡无法带它们走,回头看时感到自己很渺小。没想到有杨子这样的人,慷慨地收集了许多木材。他挑选并赠送给我最奇特的山峰,安慰我长久以来的叹息。这些山峰像连绵的城墙一样陡峭,深邃的洞穴幽深可探。它们环绕着空虚,仿佛天地都耸立在它们的一半。船行时因为喜欢而载着它们,陆地上携带也不敢偷懒。飘飘然千里之外,有客人来观赏。他们说自己那里没有这样的景物,珍惜得想要交换。我低头笑着不回答,解开缆绳,风帆满载。京洛有幽静的居所,我将要隐居在那里欣赏。
注释:
字词注释:
- 磊落:形容人品行光明正大。
- 百段:形容数量多。
- 连城:比喻山峰高耸,像连绵的城墙。
- 邃洞:深邃的洞穴。
- 回合:环绕。
- 空虚:空旷。
- 陆挈:陆地上携带。
- 抵头:低头。
- 解缆:解开缆绳。
- 京洛:指京城洛阳。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述作者与杨纬的友情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亦有特色,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写给友人杨纬的,表达了对杨纬赠送山木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述家居对山木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磊落收百段”和“拣赠最奇峰”等句,生动描绘了杨纬的慷慨和作者的感激。后文通过对山峰的描绘,如“连城尽如削”和“邃洞幽可款”,展现了山峰的雄伟和深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显示了他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居对山木,谓是忘言伴。——在家中对着山木,觉得它们是无言的伴侣。
- 去乡不能致,回顾颇自短。——离开家乡无法带它们走,回头看时感到自己很渺小。
- 谁知有杨子,磊落收百段。——没想到有杨子这样的人,慷慨地收集了许多木材。
- 拣赠最奇峰,慰我苦长叹。——他挑选并赠送给我最奇特的山峰,安慰我长久以来的叹息。
- 连城尽如削,邃洞幽可款。——这些山峰像连绵的城墙一样陡峭,深邃的洞穴幽深可探。
- 回合抱空虚,天地耸其半。——它们环绕着空虚,仿佛天地都耸立在它们的一半。
- 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船行时因为喜欢而载着它们,陆地上携带也不敢偷懒。
- 飘飘忽千里,有客来就看。——飘飘然千里之外,有客人来观赏。
- 自言此地无,爱惜苦欲换。——他们说自己那里没有这样的景物,珍惜得想要交换。
- 抵头笑不答,解缆风帆满。——我低头笑着不回答,解开缆绳,风帆满载。
- 京洛有幽居,吾将隐而玩。——京洛有幽静的居所,我将要隐居在那里欣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连城尽如削”比喻山峰的陡峭。
- 拟人:如“回合抱空虚”赋予山峰环绕的动作。
- 对仗:如“舟行因乐载,陆挈敢辞懒”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述作者与杨纬的友情和对自然景物的欣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木:象征自然和宁静。
- 奇峰:象征壮丽和奇特。
- 连城:象征高耸和坚固。
- 邃洞:象征深邃和神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洵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杨子”是指谁? A. 杨纬 B. 杨修 C. 杨慎 D. 杨炯
-
诗中“连城尽如削”形容的是什么? A. 山峰 B. 城墙 C. 树木 D. 洞穴
答案:
- B. 宋代
- A. 杨纬
- A. 山峰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
诗词对比:
- 苏轼《赤壁赋》与苏洵《寄杨纬》: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赤壁赋》更多地体现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集》
- 《宋诗选注》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