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时间: 2024-09-19 21:56: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
作者:宋之问 〔唐代〕
幽郊昨夜阴风断,
顿觉朝来阳吹暖。
泾水桥南柳欲黄,
杜陵城北花应满。
长安昨夜寄春衣,
短翮登兹一望归。
闻道凯旋乘骑入,
看君走马见芳菲。
白话文翻译:
昨夜幽静的郊外,阴风凛冽,
今晨才感到阳光温暖。
泾水桥南的柳树快要发黄,
杜陵城北的花朵应该盛开了。
长安昨夜送来了春天的衣裳,
短小的翅膀在这里一眺望就想回去。
听说你凯旋而归,骑马入城,
我希望能看到你骑马时的花好月圆。
注释:
- 幽郊:指偏僻的郊外,环境宁静。
- 阴风断:阴风停止,形容天气转变。
- 泾水:指泾河,流经陕西的河流。
- 杜陵:即杜甫所居之地,杜陵城北的花朵。
- 短翮:指短小的翅膀,形容轻便。
- 凯旋:胜利归来。
典故解析:
- 杜陵:与杜甫有关,代表着诗人的故乡,暗含对故乡的思念。
- 长安:古代京城,象征着繁华与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唐代诗人,以五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农历正月初七人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战友的祝贺,体现了军中士兵的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新明亮的春日早晨,诗人通过对比阴风与阳光,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生命的复苏。开篇的“幽郊昨夜阴风断”,引入了一个安静而略显寒冷的场景,随后“顿觉朝来阳吹暖”则转向春日的温暖气息,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对比。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泾水桥南柳欲黄”和“杜陵城北花应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热爱。
“长安昨夜寄春衣”一句,传达了关于思乡情怀的深切感受,短翅膀的意象则暗示了对故乡的渴望。最后两句以“闻道凯旋乘骑入”来引出对战友的祝贺,展示了战争结束后归来的喜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战友凯旋的祝贺,流露出一种对生命与希望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幽郊昨夜阴风断:描绘夜晚的静谧与寒冷,设定了诗的基调。
- 顿觉朝来阳吹暖:晨曦的温暖带来新生的希望。
- 泾水桥南柳欲黄:春天来临,柳树开始发芽,象征着生机。
- 杜陵城北花应满:春花盛开,传达了春天的美丽。
- 长安昨夜寄春衣:对故乡的牵挂,寄托着思念。
- 短翮登兹一望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闻道凯旋乘骑入:听闻战友凯旋的喜悦消息。
- 看君走马见芳菲:期待与战友重聚,分享春天的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短翮”比喻轻盈的状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特点,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期待和对于归来的战友的祝福,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柳:象征春天的到来,生机勃勃。
- 花:代表美好、希望与未来。
- 长安:象征繁华、归属与思乡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天气变化是怎样的?
A. 阴冷到温暖
B. 温暖到阴冷
C. 一直阴冷
D. 一直温暖 -
诗中提到的“泾水桥南柳欲黄”说明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气息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炎热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军中人日登高赠房明府》和《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对自然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后者则渗透了更多的哲理与流动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