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入故都》
时间: 2025-01-11 01:23: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入故都
作者: 罗元贞 〔近代〕
南冠北地览风云,
誓挽狂澜志莫伸。
一把倭刀方破国,
几多袍笏竞称臣。
重来燕市寻柴市,
弥望新人少故人。
独信幽燕十六郡,
金元清后总归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都的深情回忆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人站在北方的土地上,眺望着南方的风云变幻,发誓要挽救国家的危机,但自己的志向却无法施展。回想起那把侵略者的刀剑如何摧毁了国家,许多人只顾着称臣迎合。重回故地,发现曾经的好友几乎都已不在。诗人仍然相信,经过金、元、清三个朝代的更替,最终江山会归还于人民。
注释:
- 南冠:指南方的帽子,象征南方的地位。
- 北地:指北方,诗人身处之地。
- 狂澜:比喻巨大的波浪,象征国家的危机。
- 倭刀:指日本侵略者的武器,暗指外敌。
- 袍笏: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权力和地位。
- 燕市:指古代燕国的集市,象征故土。
- 幽燕:指燕国的地域,包含了今天的北京和河北部分。
- 十六郡:指历史上幽燕地区的行政区划。
- 金元清后:指金朝、元朝和清朝这三朝的统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元贞,近代诗人,生活在国家动荡的年代,曾经历过多次政权更替。他的诗歌多反映民族危机、历史沧桑,以及对故土的深切怀念。其作品风格往往融合了古典与近代的元素,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重入故都》写于国破家亡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故土的追忆,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人民的信任。
诗歌鉴赏:
《重入故都》是一首充满历史沉重感的诗,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诗歌开头以“南冠北地览风云”引入,展示了诗人身处北方,眼观南方的视角,暗示了国家局势的动荡与不安。诗人发誓要挽救狂澜,但内心却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无力感贯穿全诗。
接下来的“倭刀方破国”一句,直接点明了外敌的侵略对国家的破坏,诗人目睹国破家亡,感慨万千。而“几多袍笏竞称臣”则揭示了当时士人的无奈与屈辱,面对外敌入侵,许多曾经的权贵纷纷投降,显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悲哀。
重返故土,诗人想在燕市寻找旧日的记忆,却发现“新人少故人”,时间带走了许多曾经的友人和回忆,这种失落感令人心痛。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尽管经历了金、元、清三个朝代的更迭,他相信最终的归属必定是人民。整首诗在历史的背景下,饱含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情感真挚而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冠北地览风云:诗人身处北方,目睹南方的风云变化,暗示国家的动荡。
- 誓挽狂澜志莫伸:诗人立志要拯救国家,但感到自己的志向无法施展。
- 一把倭刀方破国:倭刀象征外敌的侵略,揭示国家破灭的根源。
- 几多袍笏竞称臣:许多官员为了自保而投降,显示出士人的悲哀。
- 重来燕市寻柴市:重返故都,想在集市中寻找过去的记忆。
- 弥望新人少故人:发现新面孔多,熟悉的老朋友却少之又少,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
- 独信幽燕十六郡:依然相信幽燕的未来,强调土地的归属感。
- 金元清后总归民:历史的变迁最终会使国家归于人民,传达出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冠北地”、“新人少故人”,形成整齐的音律感。
- 比喻:如“狂澜”比喻国家危机,形象生动。
- 象征:如“倭刀”象征外敌,暗示历史的创伤。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对故土的思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的信任。这种情感在历史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冠:象征南方的权力与地位。
- 倭刀:象征外敌入侵,带来的痛苦与创伤。
- 袍笏:代表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映射统治者的屈辱。
- 燕市:故土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
- 幽燕:表达了对故土的归属感和历史的认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狂澜”指的是什么?
- A. 大海的波浪
- B. 国家危机
- C. 个人志向
-
“倭刀”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友好
- B. 外敌侵略
- C. 和平
-
诗人重返燕市后,发现了什么?
- A. 许多新朋友
- B. 许多旧朋友
- C. 新人少故人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沦陷的忧虑与对故土的思念。
- 李白的《静夜思》:虽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