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吕东莱先生 其三》

时间: 2025-01-24 11:27:25

设心何正大,所乐得群英。

文妙云龙变,经谈日月明。

精觕无间断,小大各圆成。

长育恩难报,攀号自失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设心何正大,所乐得群英。
文妙云龙变,经谈日月明。
精觕无间断,小大各圆成。
长育恩难报,攀号自失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吕东莱先生的敬仰与追思。诗人设想自己的心志是多么宽广,所喜爱的群英才俊屈指可数。在文采方面,像云龙般变化多端,谈话中又能透出日月的光辉。诗人的才华精湛,毫无间断,大小事物都能圆满成就。长久以来对恩情的回报是多么艰难,最后却因攀附名声而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注释:

  • 设心:设定心志,指心怀的志向。
  • 正大:宽广而正直,形容心怀的气度。
  • 群英:众多优秀的人物。
  • 文妙:文采的精妙。
  • 云龙变:比喻文采的变化多端,如云中龙一般。
  • 经谈:经过的谈话。
  • 日月明:日月的光辉,象征智慧和明亮。
  • 精觕:精妙的交谈和探讨。
  • 长育恩:长久以来的恩德。
  • 攀号:攀附名声。
  • 失声:失去自己的声音,象征失去个性或自我。

典故解析:

  • 吕东莱:历史上著名的文人,象征着高风亮节和卓越才华,因此在诗中被怀念和赞美。
  • “云龙”:常用来比喻文才出众,变化不定的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天则,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出色的诗才闻名,作品风格多样,常表现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是为了悼念吕东莱先生而作,表达了诗人对其才华的敬仰以及对其深厚恩情的难以回报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吕东莱的崇敬与怀念。开头两句强调了心志的宽广与对优秀人才的珍惜,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才华的追求。接下来的比喻则描绘了吕东莱的文采如何如同云龙般变化多端,生动而有力。诗中的“经谈日月明”不仅道出了谈话的智慧与深度,也暗示了吕东莱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后面几句则反映了诗人对恩情的感慨,表达了长久以来难以回报的歉意和对名声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既有对友人的怀念,又有对自我反思的深刻,令人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设心何正大:设想自己的志向是多么的宽广和正直。
  2. 所乐得群英:所喜爱的群英才俊,指代那些优秀的人物。
  3. 文妙云龙变:诗文的魅力如同云中的龙,变化多端。
  4. 经谈日月明:经过的谈话中透出智慧,象征着光辉的思想。
  5. 精觕无间断:才华精湛,交流没有间断。
  6. 小大各圆成:无论小事大事都能圆满完成。
  7. 长育恩难报:长久以来的恩情难以回报。
  8. 攀号自失声:因攀附名声而失去了自己的个性与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龙”比喻文采的变化。
  • 对仗:如“小大各圆成”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句式结构有规律,使得语言更加有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吕东莱的追忆,表现了对优秀人才的崇敬与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局限的自省与对恩情的感慨,主题深刻而富有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龙:象征文采与才华的变化多端。
  • 日月:象征智慧、光明与启迪。
  • 群英:代表优秀的人才,意指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群英”指的是: A. 诗人的朋友
    B. 优秀的人物
    C. 书籍
    D. 自然景象

  2. “文妙云龙变”中的“云龙”比喻的是: A. 风景如画
    B. 文采的变化
    C. 高山流水
    D. 龙舟竞渡

  3. 诗中表达了对恩情的: A. 感激
    B. 忽视
    C. 回报困难
    D. 轻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春望》中,同样表现了对国家和友人的感慨,但杜甫的风格更为沉重与忧虑,而宋天则的这首诗则更显得细腻与温情,体现了对文人情谊的珍视。两者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人情与理想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