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大年寺丞宰蒙城先归余杭逋之侄孙》
时间: 2025-01-10 22:07:0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林大年寺丞宰蒙城先归余杭逋之侄孙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东方有奇士,隐德珠在渊。
川壑为之媚,草树为之妍。
殁来十五载,独见诸孙贤。
煌煌出仕途,皎皎如淮蠙。
今为蒙城宰,归问浙江船。
何时渡杨子,夜入明月边。
有舄不化凫,有琴何用弦。
真趣还自得,治民唯力田。
白话文翻译:
东方有位杰出的人,像深藏在渊底的珍珠。
山川草木都因他而显得更加美丽。
他去世已经十五年,唯独见到他的孙子们贤良淑德。
他在仕途上光辉灿烂,像淮水的白鹭般皎洁。
如今他担任蒙城的宰相,归来后问问浙江的船。
什么时候才能渡过杨子江,夜晚驶入明亮的月光下呢?
有的鞋子不会变成鸭子,那琴又何必用弦呢?
真正的乐趣在于自得其乐,治理百姓只靠耕田的力量。
注释:
- 奇士: 杰出的人才。
- 隐德: 隐藏的德行。
- 川壑: 山川和沟壑,指自然景观。
- 媚: 使之美丽、吸引。
- 殁: 去世。
- 煌煌: 光辉灿烂的样子。
- 皎皎: 明亮而洁白的样子。
- 舄: 鞋子。
- 凫: 野鸭,象征轻松自在的生活。
- 真趣: 真实的乐趣。
- 治民: 治理百姓。
典故解析:
- 淮蠙: 比喻清白高洁,来自于淮河特有的白鹭。
- 杨子江: 指长江的一部分,象征归家之路和思乡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曰安,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简练质朴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常常富有哲理,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朋友的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梅尧臣送别朋友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祝福和对往事的追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仕途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语言简练而含蓄,意象丰富而深刻。诗人通过对一位杰出人物的描述,勾勒出他在世时的光辉与去世后的追忆,展现了对德行与才华的赞美。开头两句以“奇士”和“隐德”引入,强调了人物的卓越与深藏不露,随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体现出这种德行对周遭环境的积极影响,具有强烈的美感和画面感。
全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已故朋友的怀念,也有对后辈的期许与期待。特别是后半部分,提及归问浙江船、渡过杨子江等意象,象征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给人以亲切和温暖的感觉。诗末所提到的“治民唯力田”,则是对治国理政的真实思考,表明诗人对实事求是的态度,强调了真正的乐趣在于内心的自得与对土地的敬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方有奇士: 赞美东方有杰出人才。
- 隐德珠在渊: 比喻其德行深藏如珠。
- 川壑为之媚: 自然因其而美丽。
- 草树为之妍: 草木因其存在而显得妍丽。
- 殁来十五载: 其去世已十五年。
- 独见诸孙贤: 只见到他贤德的孙子们。
- 煌煌出仕途: 他在仕途上光辉灿烂。
- 皎皎如淮蠙: 比喻其品德的洁白。
- 今为蒙城宰: 现已担任蒙城宰相。
- 归问浙江船: 想问归乡的船只。
- 何时渡杨子: 期待渡过杨子江。
- 夜入明月边: 希望夜晚能入明月之境。
- 有舄不化凫: 鞋子不能变成鸭子。
- 有琴何用弦: 琴无需弦也可自得。
- 真趣还自得: 真实的乐趣在于自得。
- 治民唯力田: 治理民众只靠耕田的努力。
修辞手法:
- 比喻: “隐德珠在渊”比喻德行深藏。
- 对仗: 诗中多处采用对仗工整的句式。
- 象征: “鸭子”和“琴”象征不同的人生态度。
主题思想: 本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德才兼备之人的追忆与赞美,同时表达了对后辈的期许和对归属感的渴望,传达了对治国理政的深刻理解,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士: 杰出的人才,象征着理想中的人。
- 珠: 深藏的德行,隐喻内在的价值。
- 川壑、草树: 自然景观的美化,象征着德行的外在表现。
- 明月: 代表希望与归属。
- 琴: 象征精神追求与内心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奇士”指的是: A. 一位杰出的人才
B. 一位普通人
C. 一位商人
D. 一位农夫 -
诗中“殁来十五载”意指: A. 去世已经十五年
B. 刚刚去世
C. 去世二十年
D. 去世三年 -
“治民唯力田”强调的是: A. 治理国家只靠耕种
B. 治理国家需依靠智慧
C. 治理国家只靠财富
D. 治理国家需借助军事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元日》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安石在表达对故人的怀念上有相似之处,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对德行的赞美,而王安石则更关注于现实的政治与社会问题。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与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年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