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丞相之去,乃还印绶。乃饬车轮,如彼涸律。时靡翔羽,时靡游鳞。寂兮寂兮,岂有嘉宾。
白话文翻译:
丞相离去时,归还了印绶。于是安排车轮,像那干涸的河流。时而没有飞翔的羽毛,时而没有游动的鳞片。孤寂啊孤寂,哪里还有宾客?
注释:
- 丞相:古代官职,宰相,负责国政。
- 印绶:指官印和绶带,是古代官员的象征。
- 饬:安排、整顿。
- 车轮:此处可能指代出行的工具,象征权力的流动。
- 涸律:干涸的河流,象征失去生机和活力。
- 靡:没有、缺乏。
- 翔羽:飞翔的鸟类,象征自由与生机。
- 游鳞:游动的鱼类,象征灵活与生动。
- 寂兮寂兮:重复强调孤寂的状态。
- 嘉宾:美好的客人,此处暗指杰出的人物或朋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馨,号白华,宋代诗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以古风为主,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常表现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
创作背景:
《丞相二章》作于梅尧臣对宰相职务的感慨与思考,反映了他对权力与孤独的深刻认知,可能是在某次政治变动后,表现出对丞相的离去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的反思。
诗歌鉴赏:
《丞相二章》通过对丞相离去后情景的描绘,展示了权力失去后带来的孤寂感。首句提到“丞相之去,乃还印绶”,直接指出权力的转移和丞相的身份消失,紧接着“乃饬车轮,如彼涸律”,则用车轮的安排与干涸的河流来比拟丞相失去后国家的干涸和无生气。这里的意象通过对比展示了生机与死亡之间的转变。
后两句“时靡翔羽,时靡游鳞”,进一步强调了失去之后的空虚与忧伤,宛如失去自由飞翔的鸟和游动的鱼,暗示着失去权力后生活的无趣与寂寞。“寂兮寂兮,岂有嘉宾”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孤寂的情感在这里达到高潮,质疑在这种孤寂中是否还有值得期待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丞相离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权力流失和人生无常的深思,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丞相之去,乃还印绶:丞相离职,归还权力象征的印绶。
- 乃饬车轮,如彼涸律:安排出行的工具,像干涸的河流一样失去活力。
- 时靡翔羽,时靡游鳞:时而缺乏飞翔的鸟,时而缺乏游动的鱼,表明生活的无趣。
- 寂兮寂兮,岂有嘉宾:孤寂啊孤寂,哪里还有值得欢迎的客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丞相的离去比作印绶的归还,象征权力的消失。
- 排比:使用“时靡翔羽,时靡游鳞”强调缺乏生气。
- 反复:通过“寂兮寂兮”加强孤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丞相离去后的感叹,揭示了权力的无常与人生的孤独,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印绶:象征权力和地位。
- 车轮:象征出行与权力的流动。
- 涸律:象征失去活力的状态。
- 翔羽:象征自由和生机。
- 游鳞:象征灵动与活力。
- 嘉宾:象征美好的人际关系和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丞相离去后,梅尧臣用什么象征权力的消失?
- A. 印绶
- B. 车轮
- C. 鳞片
- D. 羽毛
-
“寂兮寂兮”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愤怒
- C. 孤寂
- D. 平静
-
诗中提到的“涸律”象征了什么?
- A. 繁荣
- B. 幸福
- C. 失去活力
- D. 自由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景象抒发离别之情,展现了孤独与思念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