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
时间: 2024-09-19 21:3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
作者:梅尧臣 〔宋代〕
会稽迎太守,舟屋画粉雘。
前舟载图书,後舟载女乐。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
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謩愕。
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
尝闻有西子,菡萏不相若。
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
慎莫为俗牵,乘闲数斟酌。
白话文翻译
在会稽迎接太守的场景中,船上的房屋被粉饰得如同画一般。前面的船上载着书籍,而后面的船上则装载着乐器和女子的歌舞。月光照耀在镜湖的中心,悠扬的长笛声使人感到孤寂。远处的渔者驶来,令李謩感到惊讶。他们的笛声犹如撕裂的竹管,士人们的气度果然无法与之相比。学宫的装束分为两种,颜色艳丽如京洛之地。曾听闻有位西子,她的美丽与荷花相比也不逊色。得知郡中考察的旧迹,使我感到无比自豪。然而要谨慎,不要被世俗所牵绊,趁着闲暇细细品味。
注释
- 会稽:地名,在今浙江绍兴一带。
- 太守:地方官员。
- 舟屋:船上的房屋,装饰得很华丽。
- 图书:书籍,象征文化。
- 女乐:女子的音乐表演。
- 镜湖心:湖心,月光照射的地方。
- 李謩:李謩,即李白,古代著名诗人。
- 士果:士人之气度。
- 西子:指西施,古代美女的典型代表。
- 菡萏:荷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
- 故迹:古代遗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字子华,号曰“梅村”,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学修养闻名。梅尧臣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常融入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送别刁景纯赴越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文化事业的关注,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刁景纯学士赴越州》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文化的思考。开篇用“会稽迎太守”引入场景,展现出一种热闹而庄重的气氛,随后通过“舟屋画粉雘”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优雅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前舟载图书,後舟载女乐”,不仅表现了当时学士的文化修养和社交生活,也暗示了古代士人的生活方式。月出时的景象,既是自然美的展现,也是内心情感的映射。
接下来的几句提到李謩与渔者的对比,展现出士人与平民的不同气度。此处的“吹裂比竹管”不仅描绘了乐声的高亢,也隐含了对士人气度的反思。“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则体现了对文化与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而最后几句则提醒人们要谨慎,不要被世俗的牵绊所左右,展现了诗人对追求理想生活的坚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会稽迎太守:描写迎接太守的场景,说明地方的热闹与尊重。
- 舟屋画粉雘:船屋装饰得如画般美丽,表现出文化和生活的优雅。
- 前舟载图书,後舟载女乐:前后两船分别载着书籍和音乐,象征文化与娱乐并重。
- 月出镜湖心,长笛使孤作:月光照耀湖心,音乐带来孤寂的意境。
- 还见渔者来,曾令李謩愕:渔者的来临令李白惊讶,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
- 吹裂比竹管,士果不可度:音乐高亢,士人与其气度的对比。
- 二分学宫装,艳色斗京洛:学宫的服饰华丽,表现出对文化的追求。
- 尝闻有西子,菡萏不相若:美丽的西子与荷花的比较,强调美的多样性。
- 得郡考故迹,精绝古所怍:对古迹的考察引发自豪感。
- 慎莫为俗牵,乘闲数斟酌:劝诫要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世俗所困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渔者的笛声比作撕裂的竹管,增强了音乐的张力。
- 对仗:如“前舟载图书,後舟载女乐”,形成对称美。
- 排比:通过连续的描写,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理想生活和文化追求的追思与向往。诗中对自然和人文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舟:象征着人生的旅途和交流。
- 月:代表孤独与清冷,映射内心的情感。
- 渔者:象征朴实的生活,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
- 西子:象征美丽与理想,代表着追求的方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前舟载图书”,代表什么?
- A. 文化的传承
- B. 娱乐活动
- C. 商业活动
-
“月出镜湖心”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 A. 热闹
- B. 寂静
- C. 忧愁
-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
- A. 西施
- B. 西域的美女
- C. 西方的诗人
答案
- A. 文化的传承
- B. 寂静
- A. 西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李白的诗风相对,梅尧臣更注重细腻的描写,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豪放的气势。在主题上,两者都关注文化与理想,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