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吹杨叶者二首》
时间: 2025-01-11 10:00: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妙吹杨叶动悲笳,
胡马迎风起恨赊。
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
天生一艺更无伦,
寥亮幽音妙入神。
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
白话文翻译:
在微妙的风中,杨叶发出悲伤的笛声,
胡马迎风奔腾,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怨恨。
如果是在雁门的寒月之夜,这时一定会卷起满天的惊沙。
天生的技艺再也没有可比之处,
那清朗而幽远的音色令人心神陶醉。
吹向离别时攀折的地方,想必会让人心中断肠。
注释:
- 妙吹:形容吹奏的技艺精妙。
- 杨叶:指杨树的叶子,这里借指乐器。
- 悲笳:悲伤的笛声,笳是一种古代乐器。
- 胡马:指北方的马,象征着游牧生活的艰辛。
- 雁门: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古时为边境要地。
- 寒月夜:寒冷的月夜,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惊沙:风吹起的沙尘,形容景象的壮阔。
- 天生一艺:天赋的才能。
- 断肠人:形容因离别而心如刀割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郎士元,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在同代有一定影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感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战乱纷扰的时期,诗人可能在边塞经历了离别与思乡之情,因此诗中充满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离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闻吹杨叶者二首》是一首充满感伤情怀的作品。诗的开头通过“妙吹杨叶动悲笳”展现了吹奏者的技艺及其引发的悲伤情绪。杨叶与悲笳的结合,暗示着自然与人心的共鸣,表明音乐可以引起情感的共振。
接着,诗人通过胡马迎风的意象,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与孤寂,表现了游牧民族的悲剧命运。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写照。诗中提到的“雁门寒月夜”,进一步增强了离别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战乱带来的孤独与惆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音乐的赞美,突显了它超越世俗的力量。天生的技艺与幽远的音色,表明音乐能够带给人们心灵的安慰和寄托。在描绘离别的“攀折处”,诗人巧妙地将音乐与情感结合,强调了音乐在离别时的重要性,使得“断肠人”的情感更加深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象,传达出对离别的无奈与对音乐的崇敬,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妙吹杨叶动悲笳:描绘吹奏者的技艺,音乐触动人心,唤起悲伤情感。
- 胡马迎风起恨赊:胡马奔腾,象征着无尽的怨恨,暗示游牧生活的艰辛。
- 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设想在特定的环境中,情感与景象的结合,增强氛围。
- 天生一艺更无伦:赞美音乐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 寥亮幽音妙入神:音乐的清晰与幽远,令人心灵震撼。
- 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音乐与离别的结合,唤起深切的情感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吹奏比作对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
- 对仗:诗句的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音乐的描绘,表达了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奈,突显出音乐在情感中的重要性,传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叶:象征自然的美与音乐的灵动。
- 悲笳:象征离别与忧伤。
- 胡马:象征游牧生活的艰辛。
- 雁门:象征边塞的孤独与战乱。
- 寒月:象征寂静与冷清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妙吹杨叶”意指: A. 吹奏者的技艺
B. 杨树的丰收
C. 风的声音 -
“胡马迎风起恨赊”中的“恨”主要指: A. 友情
B. 离别的痛苦
C. 战争的悲哀 -
“天生一艺更无伦”强调了: A. 音乐的独特性
B. 自然的美丽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名篇,表达了对离别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亦是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闻吹杨叶者二首》与《春江花月夜》均表现了对离别的感慨,前者更侧重于音乐的情感表达,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思乡情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