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时间: 2025-01-11 09:56:38

草深那可访,地久阻相传。

散漫三秋雨,疏芜万里烟。

都迷采兰处,强记馆娃年。

客有游吴者,临风思眇然。

意思解释

赋得长洲苑送李惠

作者: 郎士元 〔唐代〕


原文展示:

草深那可访,地久阻相传。
散漫三秋雨,疏芜万里烟。
都迷采兰处,强记馆娃年。
客有游吴者,临风思眇然。

白话文翻译:

这片草深处,实在难以寻访;土地久远,音讯难以传递。
三秋的细雨洒落,万里烟霭愈加稀疏。
在这里迷失在采兰的地方,勉强记得馆娃的年华。
有位客人游历吴地,迎着风,心思变得渺茫。


注释:

  • 草深那可访:草丛深密,难以寻觅。
  • 地久阻相传:土地悠久,消息难以传递。
  • 散漫:形容秋雨的随意洒落,给人一种松散的感觉。
  • 采兰:指的是采集兰花,具有美好的象征。
  • 馆娃年:指的是馆娃的美好年华,可能是对美人的怀念。
  • 游吴者:指的是游历吴地的人,可能暗示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 馆娃:传说中的美女,通常与美丽的女子联系在一起,表达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 吴地:指的是古代吴国的地区,象征着繁华与美丽的风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郎士元,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李惠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往事的追忆,反映了当时诗人对人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草深、土地、细雨和远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友人离去的惆怅。开头两句揭示了自然环境的深邃与久远,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因时间与空间的阻隔而变得遥不可及。接着通过“散漫三秋雨”和“疏芜万里烟”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朦胧的意境,表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凄凉。最后两句则转入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李惠的深情厚谊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自然的描摹,又有情感的寄托,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深那可访:草丛深厚,难以寻觅,表现出环境的幽深和人际关系的疏离。
  2. 地久阻相传:土地悠久,信息无法传递,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3. 散漫三秋雨:形容秋雨洒落,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4. 疏芜万里烟:远处的烟雾稀散,增强了诗歌的空旷感。
  5. 都迷采兰处:在采兰的地方迷失,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6. 强记馆娃年:勉强记得往昔美好的时光。
  7. 客有游吴者:提到游吴的客人,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8. 临风思眇然:在风中思绪飘渺,表现出忧伤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草深”、“万里烟”比喻人生的迷惘。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如“散漫三秋雨,疏芜万里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怀,主题深刻,情感真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 秋雨:代表着凄凉与思念。
  • :象征着美好与高洁。
  • 吴地:代表着繁华与往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馆娃”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传说中的美女
    C. 一种食物

  2. 诗中的“草深那可访”意指什么?
    A. 草深难以寻觅
    B. 草深可以游玩
    C. 草深适合采摘

  3. 诗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思念与惆怅
    C. 愤怒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赠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送别的情感,但更偏向于描写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 李白《赠孟浩然》:情感更加豪放,表现了友情的深厚,风格与郎士元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