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

时间: 2025-01-11 11:40:07

墟落岁阴暮,桑榆烟景昏。

蝉声静空馆,雨色隔秋原。

归客不可望,悠然林外村。

终当报芸阁,携手醉柴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
作者:郎士元 〔唐代〕

墟落岁阴暮,桑榆烟景昏。
蝉声静空馆,雨色隔秋原。
归客不可望,悠然林外村。
终当报芸阁,携手醉柴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傍晚的乡村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思绪与淡淡的孤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乡村的暮色,桑树和榆树的烟雾弥漫在昏暗的景色中;接下来,蝉声在空荡荡的馆舍里显得格外静谧,秋天的雨色隔着原野,令人感到一丝凉意。归来的旅人无法再期待什么,悠然自得地在林外的小村落中生活。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期待有朝一日能与之共饮,畅谈人生。

注释

  • 墟落:乡村,村落。
  • 岁阴暮:秋冬时节,日暮时分。
  • 桑榆:桑树和榆树,常用来象征晚年或老年。
  • 蝉声:蝉鸣声,常在夏末秋初时听到。
  • 归客:归来的旅人。
  • 芸阁:指代友人的住所,可能是刘校书的居所。
  • 柴门:家门,表示归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郎士元,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其作品多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自然的深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郎士元归乡之际,正值秋冬交替的时节。诗人可能因游历归来,感慨万千,故而写下此诗寄托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钱拾遗归兼寄刘校书》是一首充满乡愁与友谊的诗作。诗的开头以“墟落岁阴暮”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时光流逝的无情。桑榆树的描写,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对晚年生活的思考。

接下来,蝉声与雨色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诗的情感内涵。在这个宁静的时刻,诗人感受到归家的孤独与无奈:“归客不可望”,表达了他无法再寄托希望于往日的景象。但在孤独之中,诗人却依然保持着一份淡然,悠然自得地享受着乡村的生活。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诗人在此处转向了未来的希望,期待与友人共饮畅谈,增添了诗的温暖与人情味。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墟落岁阴暮:描绘秋冬交替时分乡村的黄昏,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桑榆烟景昏:桑树和榆树在烟雾中显得模糊,象征着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3. 蝉声静空馆:蝉声在空荡的馆舍中回荡,突显出一种孤寂。
  4. 雨色隔秋原:秋雨的色彩与原野的隔断,表现出一种凉意和隔离感。
  5. 归客不可望:归来的旅人无法再期待过往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的失落。
  6. 悠然林外村:在自然中保持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体现出诗人的淡泊。
  7. 终当报芸阁:期待将来能回报友人的恩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
  8. 携手醉柴门:希望能与友人共饮畅谈,增添了温暖与人情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桑榆烟景”暗含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的秋冬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与对友人的思念。尽管归途充满孤独,但诗人依然保持乐观的态度,期待未来的相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墟落:乡村生活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归属。
  • 桑榆:象征着晚年与时光的流逝,带给人思考。
  • 蝉声:夏末秋初的声音,代表着自然的变化。
  • 雨色:象征着秋天的凉意和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郎士元
    c) 杜甫

  2. “蝉声静空馆”中的“静”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寂静
    c) 悲伤

  3. 诗中“归客不可望”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过往的怀念
    c) 对生活的失落

答案

  1. b) 郎士元
  2. b) 寂静
  3. c) 对生活的失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作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早发白帝城》:王之涣的诗,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送友人》:王维的诗作,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告别之情。

    解读: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唐诗的共同主题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