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甲戌正月下旬偕韵绮同西明夜至无锡借灯笼入梅园宿次日冒雨登鼋头渚望太湖归谱此词》
时间: 2025-01-26 00:3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惜疏香此小留,碎阴满地语声柔。
花光照眼还如雪,湖水拍天欲上楼。
风细细,雨飕飕。计程明日又苏州。
客中过了春多少,只替春愁不自愁。
白话文翻译:
为了珍惜这稀疏的花香,我在此暂留片刻。满地的阴影中,低语声柔和。
花的光辉照在眼中,仿佛又是雪一样,湖水拍打着天空,似乎要冲上楼头。
细风轻轻,细雨飘飘。明天的行程又要去苏州了。
客居他乡,春天已经过去了多少?只是在替春天的愁苦而不自觉地伤感。
注释:
- 疏香:指稀薄的花香。
- 碎阴:指零散的阴影。
- 花光照眼:形容花的光彩照耀眼目。
- 湖水拍天:湖水拍击着天空,形象生动。
- 计程:出行的安排。
- 客中过了春多少:旅行者在他乡已经度过了多少春天。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春天、人生和旅行的感慨,体现了古典诗词常见的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伯驹(1898-1979),字仲明,号澄庐,近现代诗人、书法家及文物收藏家,曾任南京大学教授。他的诗作常体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甲戌年正月下旬,诗人同友人韦绮在无锡梅园宿夜,次日冒雨登鼋头渚,眺望太湖,因而写下此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游子在外的愁苦心情。
诗歌鉴赏:
《鹧鸪天》是一首兼具细腻与深情的词作,张伯驹在词中通过描写梅花、湖水、细雨等景物,展现了春天的柔美与离愁。首句“为惜疏香此小留”,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珍惜和留恋。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描绘了梅花的清香与湖水的浩渺,形成一种宁静而又惆怅的氛围。特别是“花光照眼还如雪,湖水拍天欲上楼”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光辉与湖水的壮丽,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后半部分则通过“计程明日又苏州”一句,暗示了旅行的无奈与时间的流逝,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词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惜疏香此小留:因惜这稀薄的花香而暂时停留,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碎阴满地语声柔:满地的阴影中,轻柔的低语声,描绘了宁静的氛围。
- 花光照眼还如雪:花的光辉照在眼中,像雪一样,形容花的洁白和明亮。
- 湖水拍天欲上楼:湖水拍打着天空,似乎要冲上楼头,表现了湖水的生动与活力。
- 风细细,雨飕飕:细风轻轻,细雨飘飘,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气候。
- 计程明日又苏州:明天的行程又要去苏州,暗示了旅行的无奈。
- 客中过了春多少:在他乡已度过多少春天,表达了流浪者的孤独。
- 只替春愁不自愁:只是替春天而愁,自己却未必真正感到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花光照眼还如雪”,通过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花的光辉。
- 拟人:湖水拍打着天空,赋予自然界以生命感。
- 对仗:整首词多处使用对仗,如“风细细,雨飕飕”,增强了音韵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珍惜、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代表春天的到来。
- 湖水:象征着宽广与深邃,表达了情感的流动。
- 细雨:象征着柔情与愁绪,增强了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为惜疏香此小留”是什么意思?
- A. 为了珍惜花香而停留
- B. 为了赶路而离开
- C. 为了欣赏风景而停留
-
“花光照眼还如雪”中的“如雪”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花的颜色
- B. 花的数量
- C. 花的香气
-
整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惆怅
-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张伯驹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春天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张伯驹在描绘自然时更为细腻,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 《张伯驹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