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湖南午坐雨作归山堂共成四绝句》 作者:张镃 (宋代)
帘外青山隐树林,霎时来看便沉吟。
骑声盖色都除尽,唯恨诗情染最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的场景:窗帘外的青山被树林遮蔽,时而一瞥便让我陷入沉思;此时,骑马的声音和外面的色彩都已消散,唯独对诗情的眷恋最为深刻。
注释
- 帘外:窗帘之外,指窗外的景色。
- 青山:青翠的山。
- 隐:隐藏,指青山被树林遮住。
- 霎时:一瞬间,表示时间短暂。
- 沉吟:沉思吟咏,指在思考中吟诵。
- 骑声:骑马经过时发出的声音。
- 盖色:遮盖的颜色,指外面的风景和色彩。
- 唯恨:只恨,表示对某事的遗憾或不满。
- 诗情:诗的情感或灵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雨天的景象与内心的思考,表现了一种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诗情的执着。这种情感在中国诗歌中是常见的,尤其是在宋代的山水诗中,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德明,号松岑,南宋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
创作背景
诗作产生于一个雨天的午后,诗人在湖南的山水间,因雨天的氛围而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与感悟。创造这样的诗歌,既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诗情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雨天的静谧场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对诗情的执念。开头的“帘外青山隐树林”,通过“隐”字,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仿佛山水在雨中若隐若现,让人感觉到一丝神秘。接着“霎时来看便沉吟”,则表现出诗人对瞬间景象的敏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感受。最后两句“骑声盖色都除尽,唯恨诗情染最深”,则反映出诗人在外界喧嚣中,内心对诗情的深切依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这首诗巧妙地结合了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以静制动,以少胜多,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外青山隐树林:描绘窗外的青山和树林,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
- 霎时来看便沉吟:表达诗人一瞥即生的思考与感悟。
- 骑声盖色都除尽:骑马声和外界色彩的消失,象征宁静与孤独。
- 唯恨诗情染最深:内心对诗情的深切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执着。
修辞手法
- 隐喻:青山和树林的隐蔽象征着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情感。
- 对仗:如“骑声盖色”,形成音韵的和谐。
- 反衬:外界的宁静与内心的情感形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诗情的执念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人生境遇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宁静与自然。
- 树林:代表生命与生机。
- 骑声:暗示外界的喧嚣与忙碌。
- 诗情:象征内心深处的情感与追求。
这些意象结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富有情感的自然场景,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歌的开头描绘的是哪个景象?
- A. 瀑布
- B. 青山与树林
- C. 河流
- D. 田野
-
“骑声盖色都除尽”中“盖色”的意思是什么?
- A. 遮盖的景象
- B. 美丽的颜色
- C. 清新的空气
- D. 明亮的阳光
-
诗人对诗情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深切的眷恋
- C. 轻视
- D. 完全不在意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张镃的《湖南午坐雨作归山堂共成四绝句》都描绘了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两首诗虽写法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情感的追求。王维的诗句更为简练,意境幽远,而张镃则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更深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