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桂南山至崇寿院因往灵石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11 20:09:22

山头藤断空垂子,亭下泉荒不满池。

老衲坐来知敬客,南音犹记鬼仙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头藤断空垂子,
亭下泉荒不满池。
老衲坐来知敬客,
南音犹记鬼仙诗。

白话文翻译:

在山顶,藤条已经断裂,空中垂挂着残余的藤蔓;
亭子下的泉水干涸,池塘里没有水。
年迈的僧人坐下来,知道是尊敬的客人来访;
他依然记得南方的音调,吟诵着鬼仙的诗篇。

注释:

  • 藤断:藤条断裂,象征着衰败或失去生机。
  • 空垂子:空中垂挂的藤蔓,给人一种孤寂和无奈的感觉。
  • 泉荒:泉水干涸,意味着环境的恶化。
  • 老衲:指年迈的和尚,展现出一种淡然与从容。
  • 敬客:对来访者的尊重与礼遇。
  • 南音:指南方的音乐或诗歌,可能暗示一种文化的传承。
  • 鬼仙诗:指道教或神秘的诗篇,表达了对超凡脱俗的向往。

典故解析:

“鬼仙”在中国文学中常指道教仙人或与神秘相关的存在,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或超脱世俗的理想。南音则可能与南方的文化、音乐或诗歌传统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哲理见长。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个寻访南山的过程中,诗人可能在崇寿院中感受到自然环境的衰败与人生的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文化的追忆与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衰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藤条的断裂和泉水的干涸,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这种自然景象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过往的追忆。

而后两句则转向人际关系,老衲的出现不仅是对客人的礼遇,也体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从容。诗人记得南音,仿佛在向往一种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整体来看,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文化的追忆,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山头藤断空垂子”:描绘了高山上藤条的断裂,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亭下泉荒不满池”:亭子下的泉水干涸,体现了环境的恶化和凋零。
    • “老衲坐来知敬客”:老和尚的从容表现出他对来访者的尊重。
    • “南音犹记鬼仙诗”:诗人对南方文化的追忆,传达了对超凡境界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比手法,通过自然的荒凉与老衲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手法体现在“泉荒”的描写,使得自然景象更具情感色彩。
  • 主题思想: 本诗主要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感慨,既有对生命脆弱的思考,也有对文化传承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希望,干涸则暗示失去的生机。
  • 老衲:象征智慧与从容,代表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南音:文化的传承与记忆,体现了对美好往昔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头藤断”所描绘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生命的蓬勃
    B. 生命的脆弱
    C. 自然的美丽
    D. 人际关系的亲密

  2. “老衲坐来知敬客”中的“老衲”主要象征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生活的孤独
    C. 智慧与从容
    D. 对世俗的厌倦

  3. “南音犹记鬼仙诗”中提到的“南音”主要代表了什么? A. 地理位置
    B. 文化传承
    C. 人际关系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描绘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展现隐逸生活的哲学。
  • 杜甫《春望》:表达对国事的忧虑与对自然景观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张镃与王维的诗作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张镃更多地融入了对人文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哲理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