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灯晕纱笼静者居,
夜凉携扇绕阶除。
松间有句松间说,
不向空中咄咄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夜场景:灯光透过纱笼,静静地照亮着居所,夜晚凉爽,有人提着扇子在台阶上走动。松林之间,似乎传来松树间的低语,却不愿向空中书写自己的感悟。
注释
字词注释
- 灯晕:灯光的光晕。
- 纱笼:用纱布做的灯罩。
- 静者:指安静的人。
- 携扇:携带扇子,表示乘凉。
- 绕阶除:在台阶附近走动。
- 松间:松树之间。
- 咄咄书:咄咄是指言辞激烈,这里意指向空中抒发自己的情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意境和画面感,反映了古人对夏夜宁静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生卒年不详),字子直,号逢庵,宋代诗人,以作品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风常融入自然景物,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夏夜,诗人面对宁静的夜晚,体会到生活的简单与美好,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夏夜二首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一个静谧的夏夜场景。首句“灯晕纱笼静者居”将读者引入一个温馨的环境,灯光透过纱笼,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而居住在此的“静者”则代表了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接下来的“夜凉携扇绕阶除”进一步渲染了夏夜的凉爽,手中扇子的摇动不仅是为了解暑,也是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方式。
第三句“松间有句松间说”,描绘了松树林中似乎传来的声音,这种低语不仅是自然的声音,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内心的反映,表达出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感觉。而最后一句“不向空中咄咄书”则显示了诗人的一种淡泊心态,不愿向外界张扬自己的感受,反而选择沉静内省。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使人感受到一种内外世界的和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温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热爱,反映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灯晕纱笼静者居”:灯光透过纱笼的光晕,安静的人在这里生活。
- “夜凉携扇绕阶除”:夜晚凉爽,有人提着扇子在台阶上走动,享受这清凉的夏夜。
- “松间有句松间说”:在松树之间,似乎能够听到松树之间的低语。
- “不向空中咄咄书”:不愿意在空中激烈地抒发情感,而是选择沉默和内省。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灯晕”比喻宁静的氛围。
- 拟人:松间的声音似乎在对话,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携扇绕阶”与“松间有句”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内心的平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光:象征温暖与宁静。
- 纱笼:代表家庭的温馨与安全。
- 扇子:与夏夜的凉爽联系,象征轻松与自在。
- 松树:自然的象征,暗示生命的安静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静者”指的是什么?
A. 安静的环境
B. 安静的人
C. 安静的动物 -
“夜凉携扇绕阶除”中的“携扇”指的是?
A. 拿着扇子
B. 吹着风
C. 睡觉 -
诗中“松间有句松间说”的意思是什么?
A. 有人在说话
B. 松树间有声音
C. 松树在生长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内心的思考。
- 王维的《鸟鸣涧》:展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和谐。
诗词对比
在李白《月下独酌》中,诗人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更多的是对孤独的感慨,而张镃的诗则更强调与自然的融洽与内心的平和,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鉴赏》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张镃的《夏夜二首 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