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酒一首与方石》
时间: 2025-01-11 17:0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马呼童索酒忙,
出门黄雾正茫茫。
应惭野兴缘秋减,
乍觉轻寒与病妨。
彭泽漫劳王宰送,
新丰不学马周狂。
亦知善戏非成虐,
晬盎从来别有方。
白话文翻译:
我下马呼唤小童急忙取酒,
出门时黄雾弥漫,视线模糊。
我应当感到惭愧,因为秋天的兴致逐渐减退,
忽然感到一丝寒意,身体也感到不适。
彭泽之地我不想劳烦王宰来送酒,
新丰的酒我不想像马周那样狂饮。
我也知道善于玩乐不是放任自流,
晬盎的宴席总是有所讲究。
注释:
- 下马: 下马即停下骑马,表示来访或停留。
- 呼童: 呼叫小童,指叫仆人或小孩来。
- 黄雾: 形容天气阴沉,雾气弥漫。
- 应惭: 应该感到羞愧。
- 野兴: 乡野的兴致,指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 彭泽: 指彭泽湖,王勃的《滕王阁序》提到的地方,以酒宴著称。
- 王宰: 指王维,诗人曾有交情。
- 马周: 指马周,汉代的一个著名饮酒狂人。
- 善戏: 善于玩乐、游戏。
- 晬盎: 晬盎是一个宴席的典故,指宴会的盛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93-1570),字景升,号东阳,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曾任职于明朝,致力于诗词创作。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此首诗是李东阳在一个秋季的日子里,感受到秋天的寒意和对饮酒的渴望而作。诗中不仅表现了对饮酒的渴望,也透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季节变化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酒宴的情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开头的“下马呼童索酒忙”,直接展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仿佛在急于寻求酒的慰藉。接着“出门黄雾正茫茫”,描绘出秋日的阴郁天气,形成一种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孤寂和惆怅。
“应惭野兴缘秋减”,诗人感到惭愧,似乎意识到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因秋天的到来而减弱,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短暂。“乍觉轻寒与病妨”,这里的“轻寒”不仅是对气候的感受,也可以看作对生命状态的隐喻,突显了人到中年后对健康的关注。
后两联则引入了历史典故,彭泽与王宰的酒兴,以及马周的狂饮,表达了诗人对饮酒文化的理解与反思。最后一句“晬盎从来别有方”,则强调了宴会的讲究与节制,体现了诗人对玩乐态度的成熟认知。
整首诗在感慨中蕴含哲思,借酒抒怀,反映了李东阳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的接受,也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与惆怅交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下马呼童索酒忙:诗人下马后急切叫小童来取酒,表现出一种急切的心态。
- 出门黄雾正茫茫:描绘出外面黄雾弥漫的景象,气氛沉闷。
- 应惭野兴缘秋减:诗人自觉因秋天的到来而对自然的热爱减弱,感到羞愧。
- 乍觉轻寒与病妨:忽然感到一丝寒意,身体也感到不适,暗示人生的无常。
- 彭泽漫劳王宰送:不愿意麻烦友人王维来送酒,表现出一种自卑和不安。
- 新丰不学马周狂:对新丰的酒不想像马周那样狂饮,显示出对饮酒的节制。
- 亦知善戏非成虐:知道玩乐并不是放纵,强调一种有节制的生活态度。
- 晬盎从来别有方:宴会的讲究与节制,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下马呼童”和“出门黄雾”,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饮酒与人生的沉浮相联系,增添了诗的深度。
- 典故:引用彭泽、王宰和马周,提升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饮酒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感慨,展现了李东阳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对健康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雾:象征着迷茫与不确定。
- 轻寒: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酒:象征着欢乐与慰藉,也反映出人对生活的态度。
文化内涵:
- 饮酒文化:在中国古代,饮酒常常与友情、欢聚、抒情相结合,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下马呼童索酒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急切
B. 冷静
C. 不安
D. 高兴 -
诗人提到的新丰的酒与马周的狂饮的对比意在强调什么? A. 喝酒的方式
B. 喝酒的数量
C. 酒的品质
D. 友人的性格 -
“乍觉轻寒与病妨”中“轻寒”的意象主要指什么? A. 季节变化
B. 身体不适
C. 心情低落
D. 生活压力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李东阳的这首诗更显得沉稳与内敛,李白的诗作则更加奔放与豪情,二者在表达饮酒的态度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东阳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创作》
- 《中国古代饮酒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