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红 呜鹤余音卷一》
时间: 2025-01-22 05:38: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混元朴裂。转四生六道何时彻。翻躯改壳,杳冥中万度生灭。皆因父母,匹配阴阳合精血。胞衣内,感成胎孕,形自结。不知谁腥臭穴。认作自家好宅舍。钻头扑人轮回劫。任形骸贩骨,高似山叠。学道修真莫着邪,休言龙虎,罢讲龟蛇。莫寻婴姹。收拾起四象三车。刀圭铅汞,水火黄芽并白雪。百般呼吸,神和气化弄舌。性中母令一物添,心上常教万缘绝。孤然独显沉沉月。放灵明晃朗,无障无遮。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可以理解为对生命轮回和修行的思考。作者探讨了生死、父母、阴阳的关系,强调在混沌状态中如何突破轮回的束缚。诗中提到,生命的形成与父母的结合密切相关,而个体在世俗生活中往往迷失,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面对轮回的劫难,身为人的我们却常常沉迷于形骸的贪念,忽视了修道的真谛。诗中还提到通过修行来超脱世俗的种种,最终达到一种清明、无障碍的境界。
注释
- 混元朴裂:混元指混沌状态;朴裂形容宇宙万物从混沌中分化出来。
- 四生六道:指生命的不同形态和轮回的六个境界。
- 阴阳合精血:指父母的结合产生了生命,阴阳代表女性与男性的结合。
- 腥臭穴:比喻身体的某些部分,暗指人身的局限和不洁。
- 四象三车:道教哲学中的概念,代表四种基本元素和三种主要的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三于真人,元代道士,以道教哲学为核心,追求超脱世俗的境界,作品多探讨道理与修行。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许多人寻求精神寄托,三于真人的诗作正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表达了对道教修行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意象吸引读者,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和存在的思考。诗的开头以“混元朴裂”引入,揭示了宇宙从混沌到有序的过程,接着通过“转四生六道”引发对生命轮回的探讨。诗中对“父母”的强调,体现了道教对生育和家庭的重视,同时也隐含着人生的复杂性。
作者在描述轮回时,运用“钻头扑人轮回劫”等形象的比喻,揭示了人们在轮回中受苦的现实,形象地表达了身处世俗的局限。后半部分则转向修行的智慧,强调学道修真需避免邪道,而应回归本心,去除杂念。
整首诗在语言上采用了许多独特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和隐喻,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表现力,最终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本质与超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混元朴裂:开篇即指出宇宙的起源和变化。
- 转四生六道何时彻:探讨生命转化与轮回的规律。
- 翻躯改壳:暗示人们在修行中不断变化和超越。
- 皆因父母:强调生命的起源和家庭关系。
- 不知谁腥臭穴:讽刺人们对自我局限的无知。
- 学道修真莫着邪:提醒修道者要防止迷失方向。
- 孤然独显沉沉月:最后归结于一种孤独而宁静的超然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腥臭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人身的局限。
- 对仗:整首诗在节奏和结构上严谨有序,增强了艺术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生命轮回的反思和对修道的追求,强调人们应超越物质束缚,寻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混元:象征未分化的宇宙状态。
- 腥臭穴:代表世俗生活中的污浊和局限。
- 沉沉月:象征宁静的心境和超脱的状态。
这些意象在诗中相互交织,丰富了诗的内涵,表现了道教哲学中对生命、死亡、轮回以及超脱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四生六道”指的是什么? A. 四种动物和六个地方 B. 生命的不同形态和轮回的六个境界 C. 四季和六个方位
-
诗中“钻头扑人轮回劫”的意思是? A. 描述人的痛苦 B. 形容人们追求财富 C. 指人们的修行
-
“孤然独显沉沉月”可以理解为? A. 体现孤独的美 B. 描述月亮的形状 C. 反映人们的忧伤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同样探讨道与自然的关系。
- 《朝天子·咏喇叭》:李清照通过对道教主题的表达,揭示了内心的感悟。
诗词对比:
- 三于真人的作品与王阳明的《传习录》:两者都强调心性的修行,但三于真人更侧重于道教的轮回观,而王阳明则强调知行合一的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学》
- 《元代诗人三于真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