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龚实之参政诗》

时间: 2025-02-04 15:46:41

耆旧频凋丧,怀人念里闾。

哦诗三叹息,废卷一嗟嘘。

造膝言犹在,谋身计亦疏。

功名今已矣,英爽竟何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耆旧频凋丧,怀人念里闾。
哦诗三叹息,废卷一嗟嘘。
造膝言犹在,谋身计亦疏。
功名今已矣,英爽竟何如。

白话文翻译:

老朋友频频去世,我在思念中感到孤独。
吟诵诗歌时长叹三声,翻看旧卷时心中叹息。
与人坐在膝下的谈话仍在,但谋划未来的计划却变得稀疏。
如今功名已然不在,英俊的豪杰又能怎样呢?

注释:

  • 耆旧:指年长的朋友或旧友。
  • 频:频繁,常常。
  • 凋丧:指死亡或凋零。
  • 里闾:指家乡、邻里。
  • 哦诗:吟诵诗歌。
  • 三叹息:三次叹息,表情感的沉重。
  • 废卷:旧诗文卷,指未被重视的书卷。
  • 造膝:与人坐在一起,膝盖相对。
  • 谋身计:谋划自己的人生计划。
  • 英爽:指英俊的人才或豪杰。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功名”与“英爽”反映了古代士人对名利的追求,常见于古典诗词中。古代文人往往以功名利禄为重,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对往日理想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蔡戡,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晚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回顾与感慨,尤其是对昔日友人的怀念与功名的失落。诗人在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碰撞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读龚实之参政诗》通过对古老友人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全诗以“耆旧频凋丧”开篇,直接引入对失去的感伤,展现了老友相继离世的无奈与悲凉。接着通过“哦诗三叹息”,显示了诗人在吟诵时的沉重心境,似乎在追忆过往的美好与辉煌。诗中“废卷一嗟嘘”一句,传达出对曾经理想与抱负的失落,似乎一切都已归于尘埃。

“造膝言犹在,谋身计亦疏”则呈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温情的交流,而今这些交流却变得稀疏,表明了人际关系的淡漠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联“功名今已矣,英爽竟何如”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通过对功名的唏嘘,表达了对社会价值观的反思,人生的追求是否仍有意义,成为了最终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友情的珍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耆旧频凋丧:老朋友相继去世,令人感到凋零之痛。
  2. 怀人念里闾:在思念中,内心充满了对故乡的怀念。
  3. 哦诗三叹息:吟诵诗歌时,连连叹息,感叹不已。
  4. 废卷一嗟嘘:看着旧诗卷,发出无奈的叹息。
  5. 造膝言犹在:与朋友坐在一起,畅谈往事的美好仍在。
  6. 谋身计亦疏:关于未来的计划却变得模糊与稀疏。
  7. 功名今已矣:曾经的功名利禄如今已然消逝。
  8. 英爽竟何如:那些英俊的豪杰又能如何呢?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旧友与新生)、反复(叹息与怀念)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失落,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与对功名的反思,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耆旧:象征着过往的温情与失落。
  2. 诗:代表着文化与理想。
  3. 废卷:暗示着被遗忘的过去与理想。
  4. 功名:象征着世俗的认可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耆旧频凋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喜悦
    C. 疲惫
    D. 无奈

  2. “功名今已矣”中的“今已矣”意指什么? A. 现在
    B. 已经没有了
    C. 还在
    D. 未来

  3. 诗中提到的“造膝言犹在”强调了什么? A. 友谊
    B. 未来
    C. 离别
    D. 忘却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现人生的短暂与豪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对亲友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在李白的《将进酒》中,强调了对人生的纵情与豪放,而蔡戡的《读龚实之参政诗》则更多地体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沉思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蔡戡诗文集》

以上内容为对《读龚实之参政诗》的详细分析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