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收仲寺丞挽诗》

时间: 2025-02-04 15:27:26

华屋平生处,伤心事已非。

彩衣方共乐,宝剑忽双飞。

漫说乘鸾去,终期化鹤归。

长年如有泪,感慨一沾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屋平生处,伤心事已非。
彩衣方共乐,宝剑忽双飞。
漫说乘鸾去,终期化鹤归。
长年如有泪,感慨一沾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伤感。诗人在华丽的房屋中生活过,却发现过去的伤心事已不再。如今虽然与友人欢聚共乐,但心中却有无奈与忧伤,仿佛宝剑与彩衣象征着过去的荣耀与失落。有些话常常提起乘鸾而去,但最终还是希望能够如化鹤般归去。长年累月,眼泪依旧,让人不禁感慨,衣襟上沾染着思念的泪痕。

注释

  • 华屋:华丽的房屋,象征着富贵的生活。
  • 伤心事已非:指过去的悲伤事情已经不再。
  • 彩衣:指美丽的衣服,象征欢乐的生活。
  • 宝剑:象征权势和荣耀,双飞暗示失去。
  • 乘鸾去:乘坐神鸟离去,常用于比喻美好的出行或离别。
  • 化鹤归:化为仙鹤返回,象征归去或重归故土。
  • 长年如有泪:长年累月似乎总是有泪水,形容内心的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戡,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诗词创作见长。他的诗风清淡、含蓄,常常透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蔡戡之友丁收仲寺丞去世之际,表露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惋惜,展现了诗人对生死、友情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华屋平生处”开篇,营造出一种富丽的生活背景,诗人回顾自己曾经的生活,表面上看似光鲜亮丽,然而“伤心事已非”却透露出一种失落与无奈。这句诗不仅是对往昔的追忆,更是对现实的反思,提示读者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知。

接下来的几句“彩衣方共乐,宝剑忽双飞”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彩衣象征着欢愉的聚会,而宝剑则暗示了失去的荣耀与权势。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活的复杂情感,欢乐与失落交织,仿佛处于光明与阴影之间。

“漫说乘鸾去,终期化鹤归”两句更是深化了诗歌的哲理性,乘鸾与化鹤都与超脱、归隐相关,诗人内心渴望逃离尘世的纷扰,追寻一种宁静的归宿。最终以“长年如有泪,感慨一沾衣”收尾,情感达到高潮,长年累月的悲伤与思念化为泪水,沾染了衣襟,留给读者无限的感慨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华屋平生处:此句引入了诗人的生活环境,象征富贵与奢华。
  • 伤心事已非:感慨往昔的悲伤已成往事,表明时间的流逝。
  • 彩衣方共乐:描绘当下的欢聚情景,暗示表面上的快乐。
  • 宝剑忽双飞:象征曾经的荣耀突然失去,带来内心的失落。
  • 漫说乘鸾去:暗指对美好归隐生活的向往。
  • 终期化鹤归:希望最终能够获得永久的安宁与归宿。
  • 长年如有泪:表达长久以来的感伤,情感积蓄。
  • 感慨一沾衣:用泪水沾染衣襟,表露内心的深切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乘鸾去”、“化鹤归”使用了比喻,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运用对仗,使得意境更加和谐。
  • 象征:彩衣与宝剑的象征意义,深刻表达了生活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过往美好与现实失落的对比,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终升华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屋:象征富贵与奢华。
  • 彩衣:象征欢乐与美好时光。
  • 宝剑:象征权势与荣耀。
  • :象征自由与归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华屋”象征什么? A. 富贵的生活
    B. 贫困的环境
    C. 美丽的风景
    D. 乡村的宁静

  2. “彩衣方共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与欢乐
    B. 悲伤与失落
    C. 和谐与宁静
    D. 忧虑与烦恼

  3. 诗中提到的“化鹤归”意指: A. 离开人世,追求自由
    B. 返回故乡
    C. 追求财富
    D. 享受生活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蔡戡的《丁收仲寺丞挽诗》更加强调对人生的感慨与怀念,而李白则是借酒放歌,表达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表现出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蔡戡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