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春·芳草碧色》

时间: 2025-01-11 12:35:29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

愁旋释。

还似织。

泪暗拭。

又偷滴。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

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帝台春·芳草碧色 李甲 〔宋代〕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

白话文翻译:

芳草呈现出碧绿的颜色,茂盛地遍布在南边的田间小路上。温暖的柳絮和纷乱的花瓣,似乎也知道人们因春天的忧愁而感到无力。回忆起曾经与美丽的伴侣一起拾翠游玩,共同欣赏凤城寒食节的景象。如今,我在遥远的海角遇到春天,却成了天涯的旅人。忧愁刚刚消散,却又像织布一样重新聚集。泪水暗自擦拭,却又偷偷地滴落。徒劳地站立,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直到黄昏,也只能看到暮云凝聚成碧色。放弃的事情现在已经放弃了,但忘记的事情怎么能够轻易忘记呢?我又再次询问传递消息的鱼和雁,试图重新寻找消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草:指春天的草。
  • 碧色:青绿色。
  •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 南陌:指南边的田间小路。
  • 暖絮乱红:指春天的柳絮和纷乱的花瓣。
  • 春愁无力:形容春天带来的忧愁让人感到无力。
  • 盈盈拾翠侣:指美丽的伴侣一起拾翠游玩。
  • 凤城寒食:指凤城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节前一天,古代有禁火的风俗。
  • 海角逢春:指在遥远的地方遇到春天。
  • 天涯为客:指在遥远的地方成为旅人。
  • 愁旋释:忧愁刚刚消散。
  • 还似织:忧愁又像织布一样重新聚集。
  • 泪暗拭:泪水暗自擦拭。
  • 又偷滴:泪水又偷偷地滴落。
  • 谩伫立:徒劳地站立。
  • 遍倚危阑: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
  • 尽黄昏:直到黄昏。
  • 暮云凝碧:暮云凝聚成碧色。
  • 拚则而今已拚了:放弃的事情现在已经放弃了。
  • 忘则怎生便忘得:忘记的事情怎么能够轻易忘记。
  • 又还问鳞鸿:又再次询问传递消息的鱼和雁。
  • 试重寻消息:试图重新寻找消息。

典故解析:

  • 凤城寒食:凤城可能指京城,寒食节是古代的一个重要节日,有禁火的风俗,这里可能指诗人与伴侣在京城共度寒食节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甲,字景元,自号华阳山人,宋代词人。他的词作多写离愁别绪,风格婉约。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忧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是在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春天的芳草为背景,通过描绘暖絮乱红、春愁无力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里的忧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词中“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一句,回忆了与伴侣共度的美好时光,与现今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这几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愁绪如织,泪水难止。最后,诗人试图通过询问传递消息的鱼和雁来寻找过去的联系,表达了对过去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婉约,展现了宋代词人典型的离愁别绪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描绘春天的芳草,碧绿茂盛,遍布南边的田间小路。
  2.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春天的柳絮和花瓣纷乱,似乎也知道人们的春愁无力。
  3.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回忆起与美丽的伴侣一起拾翠游玩,共同欣赏凤城寒食节的景象。
  4.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如今,在遥远的海角遇到春天,却成了天涯的旅人。
  5. 愁旋释。还似织。泪暗拭。又偷滴:忧愁刚刚消散,却又像织布一样重新聚集,泪水暗自擦拭,却又偷偷地滴落。
  6.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徒劳地站立,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直到黄昏,也只能看到暮云凝聚成碧色。
  7. 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放弃的事情现在已经放弃了,但忘记的事情怎么能够轻易忘记。
  8. 又还问鳞鸿,试重寻消息:又再次询问传递消息的鱼和雁,试图重新寻找消息。

修辞手法:

  • 比喻:“愁旋释。还似织。”将忧愁比喻为织布,形象地表达了忧愁的反复和难以摆脱。
  • 拟人:“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将春天的柳絮和花瓣拟人化,赋予它们感知人情感的能力。
  • 对仗:“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通过对仗,强调了放弃和忘记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主题是春天的忧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对过去的回忆,表达了对现状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草碧色:春天的芳草,碧绿茂盛。
  • 暖絮乱红:春天的柳絮和花瓣,纷乱温暖。
  • 春愁无力:春天的忧愁,让人感到无力。
  • 盈盈拾翠侣:美丽的伴侣,一起拾翠游玩。
  • 凤城寒食:凤城的寒食节,美好的回忆。
  • 海角逢春:在遥远的地方遇到春天。
  • 天涯为客:在遥远的地方成为旅人。
  • 愁旋释:忧愁刚刚消散。
  • 还似织:忧愁又像织布一样重新聚集。
  • 泪暗拭:泪水暗自擦拭。
  • 又偷滴:泪水又偷偷地滴落。
  • 谩伫立:徒劳地站立。
  • 遍倚危阑: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
  • 尽黄昏:直到黄昏。
  • 暮云凝碧:暮云凝聚成碧色。
  • 拚则而今已拚了:放弃的事情现在已经放弃了。
  • 忘则怎生便忘得:忘记的事情怎么能够轻易忘记。
  • 又还问鳞鸿:又再次询问传递消息的鱼和雁。
  • 试重寻消息:试图重新寻找消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A. 李甲 B. 苏轼 C. 辛弃疾 D. 王安石

  2.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中的“凤城寒食”指的是什么? A. 京城的寒食节 B. 凤城的寒食节 C. 凤城的清明节 D. 京城的清明节

  3. “愁旋释。还似织。”中的“还似织”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4. 这首词的主题是什么? A. 春天的忧愁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B. 春天的欢乐和对未来的期待 C. 秋天的忧愁和对过去的回忆 D. 秋天的欢乐和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以元宵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李甲的《帝台春·芳草碧色》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两首词都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李甲的词更多地描绘了春天的忧愁,而苏轼的词则更多地描绘了梦境中的美好。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宋代众多词人的作品,包括李甲的《帝台春·芳草碧色》。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包括宋词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征。

相关诗句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下一句是什么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上一句是什么

暖絮乱红,也知人、春愁无力。下一句是什么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上一句是什么

忆得盈盈拾翠侣,共携赏、凤城寒食。下一句是什么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上一句是什么

到今来,海角逢春,天涯为客。下一句是什么

愁旋释。上一句是什么

愁旋释。下一句是什么

还似织。上一句是什么

还似织。下一句是什么

泪暗拭。上一句是什么

泪暗拭。下一句是什么

又偷滴。上一句是什么

又偷滴。下一句是什么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上一句是什么

谩伫立、遍倚危阑,尽黄昏,也只是、暮云凝碧。下一句是什么

拚则而今已拚了,忘则怎生便忘得。上一句是什么

芳草碧色,下一句是什么

萋萋遍南陌。上一句是什么

萋萋遍南陌。下一句是什么

暖絮乱红,上一句是什么

暖絮乱红,下一句是什么

也知人、春愁无力。上一句是什么

也知人、春愁无力。下一句是什么

忆得盈盈拾翠侣,上一句是什么

忆得盈盈拾翠侣,下一句是什么

共携赏、凤城寒食。上一句是什么

共携赏、凤城寒食。下一句是什么

到今来,上一句是什么

到今来,下一句是什么

海角逢春,上一句是什么

海角逢春,下一句是什么

天涯为客。上一句是什么

天涯为客。下一句是什么

愁旋释。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