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

时间: 2025-01-11 10:20:44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

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

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

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

乃翁看月揩病目。

手足顽麻头发秃。

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乃翁看月揩病目。手足顽麻头发秃。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

白话文翻译:

在绣江再次见到中秋的月亮,岁月流逝,月亮圆了,人却依然不完整。相隔千里,共同仰望那美丽的月亮,心中苦恨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离别的场景。今晚举杯,谁能与我共饮?孟光举起案子对着梁鸿。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依次举杯向父亲祝寿。父亲看着月亮,擦拭着因病而模糊的眼睛。手脚麻木,头发稀疏。只愿能团圆三十个秋天,不在乎东西南北的方向。

注释:

  • 绣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所在的地方。
  • 岁去月圆人尚缺:比喻岁月流逝,虽然月亮圆满,但人的生活或情感仍有缺憾。
  • 共婵娟:共同欣赏美丽的月亮。婵娟,指月亮。
  • 苦恨亭亭照离别:苦恨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离别的场景,增加了离别的痛苦。
  • 孟光举案对梁鸿:典故出自《后汉书·梁鸿传》,孟光和梁鸿是夫妻,孟光举案齐眉,表示夫妻和睦。
  • 众雏:指孩子们。
  • 寿乃翁:向父亲祝寿。
  • 揩病目:擦拭因病而模糊的眼睛。
  • 团圞: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高登是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晚,诗人与家人团聚的情景,同时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月亮的圆满和人的缺憾,以及对家庭和睦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中秋月为背景,通过对月亮的描绘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诗中“岁去月圆人尚缺”一句,巧妙地将月亮的圆满与人的缺憾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完整家庭的渴望。而“相望千里共婵娟”则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后文通过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而孩子们为父亲祝寿的场景,则增添了温馨和亲情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

诗词解析:

  • “绣江再见中秋月,岁去月圆人尚缺。”:诗人再次在绣江见到中秋的月亮,感叹岁月流逝,虽然月亮圆满,但人的生活或情感仍有缺憾。
  • “相望千里共婵娟,苦恨亭亭照离别。”:诗人与远方亲人共同仰望美丽的月亮,心中苦恨那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离别的场景,增加了离别的痛苦。
  • “今夕一尊谁与同,孟光举案对梁鸿。”:今晚举杯,谁能与我共饮?通过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 “众雏立侍俨成列,以次持杯寿乃翁。”: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依次举杯向父亲祝寿,增添了温馨和亲情的氛围。
  • “乃翁看月揩病目。手足顽麻头发秃。”:父亲看着月亮,擦拭着因病而模糊的眼睛,手脚麻木,头发稀疏,展现了岁月的无情。
  • “但愿团圞三十秋,不计东西与南北。”:诗人只愿能团圆三十个秋天,不在乎东西南北的方向,表达了对团圆的深切愿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月亮的圆满与人的缺憾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完整家庭的渴望。
  • 典故:使用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 排比: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依次举杯向父亲祝寿,通过排比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和对家庭团聚的渴望,诗人表达了对完整家庭的珍视和对亲情的深切愿望。

意象分析:

  • 中秋月:象征团圆和美好,同时也映照出人的缺憾和离别的痛苦。
  • 孟光举案:典故中的意象,象征家庭和睦和夫妻恩爱。
  • 众雏立侍:孩子们整齐地站立在一旁,象征家庭的温馨和亲情的深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岁去月圆人尚缺”一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A.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但人的生活或情感仍有缺憾。 B.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人的生活或情感也圆满。 C. 岁月流逝,月亮圆满,人的生活或情感更加丰富。

  2. 诗中“孟光举案对梁鸿”一句,使用了什么典故? A. 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家庭和睦。 B. 梁鸿举案的典故,强调夫妻恩爱。 C. 孟光举案的典故,强调夫妻恩爱。

  3. 诗中“但愿团圞三十秋”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愿望? A. 希望家庭和睦三十年。 B. 希望团圆三十年。 C. 希望生活美满三十年。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以中秋月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词对比:

  • 高登的《中秋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都以中秋月为背景,但高登的诗更侧重于家庭团聚和对团圆的渴望,而苏轼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众多诗人的作品,包括高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
  • 《唐宋词鉴赏辞典》:收录了唐宋时期的词作,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进行更深入的鉴赏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