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中杂兴 其二 高登 〔宋代〕 垂老飘零万里馀,肌肤瘦尽鬓毛疏。皇恩若许归山去,豆地虽存不解锄。
白话文翻译:
年老体衰,漂泊万里之外,肌肤消瘦,鬓发稀疏。如果皇帝恩准我归隐山林,虽然有豆地,但我已无力耕作。
注释:
- 垂老:指年老。
- 飘零:漂泊无依。
- 万里馀:形容距离遥远。
- 肌肤瘦尽:形容身体极度消瘦。
- 鬓毛疏:鬓发稀疏,形容衰老。
- 皇恩:皇帝的恩典。
- 归山:归隐山林。
- 豆地:指田地,这里特指种植豆类的土地。
- 不解锄:不再能耕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登(生卒年不详),字彦先,号东溪,宋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个人生活经历和情感,风格质朴自然。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晚年身体衰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有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晚年身体衰弱,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在宋代,文人常有归隐的愿望,但往往因各种原因难以实现。此诗可能是作者在病中抒发这种情感的作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年老体衰、漂泊无依的形象,表达了对归隐山林的深切渴望。首句“垂老飘零万里馀”,以“垂老”和“飘零”两个词,勾勒出作者年迈且孤独无依的状态。次句“肌肤瘦尽鬓毛疏”,进一步以“肌肤瘦尽”和“鬓毛疏”来形容身体的衰弱和衰老。后两句“皇恩若许归山去,豆地虽存不解锄”,则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渴望,以及因年老体衰而无法再从事耕作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个人境遇的描写,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的归隐情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垂老飘零万里馀:作者自述年老体衰,漂泊无依,距离家乡遥远。
- 肌肤瘦尽鬓毛疏:形容身体极度消瘦,鬓发稀疏,进一步强调衰老。
- 皇恩若许归山去:表达了对皇帝恩准归隐的渴望。
- 豆地虽存不解锄:虽然有田地,但因年老体衰,已无法耕作。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肌肤瘦尽鬓毛疏”形容身体的衰弱和衰老。
- 对仗:“垂老”与“飘零”,“肌肤瘦尽”与“鬓毛疏”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年老体衰,渴望归隐山林的情感,以及因年老体衰而无法再从事耕作的无奈。通过个人境遇的描写,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的归隐情结。
意象分析:
- 垂老:象征年老体衰。
- 飘零:象征漂泊无依。
- 肌肤瘦尽:象征身体的极度消瘦。
- 鬓毛疏:象征衰老。
- 归山:象征归隐山林的愿望。
- 豆地:象征田地和耕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垂老飘零万里馀”中的“飘零”指的是什么? A. 漂泊无依 B. 自由自在 C. 四处旅行 D. 安居乐业
-
诗中“皇恩若许归山去”中的“归山”指的是什么? A. 归隐山林 B. 回家乡 C. 上山打猎 D. 上山修行
-
诗中“豆地虽存不解锄”中的“不解锄”指的是什么? A. 不再能耕作 B. 不解农事 C. 不解风情 D. 不解人事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归隐田园的愿望。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高登《病中杂兴 其二》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归隐的愿望,但高登的诗更多了一份无奈和衰弱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高登的诗歌,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可以与高登的诗进行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