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学士景休知真州》
时间: 2025-01-11 05:10: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沈学士景休知真州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太守幡旗近国门,
州民迎望若云屯。
家风自有东阳咏,
主道新移北海樽。
红锦臂韝观粉质,
涂金珂勒驾朱轩。
他时傥使春秋对,
莫以周襄出郑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真州的美好景象。太守的旗帜在国门近处飘扬,州里的百姓仰望,像云一样聚集。家族的风范自有东阳的诗歌,朝廷的新规则是从北海的酒樽上移过来的。红色锦缎的臂弓展示着细腻的粉色,涂着金色的车辕驾着朱色的华车。若是有机会和春秋时期的贤士对话,切勿用周襄王来评判郑国的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守:地方官员,负责治理一方。
- 幡旗:指悬挂的旗帜,象征权威和地位。
- 云屯:像云一样聚集,形容人多热闹。
- 东阳:地名,指东阳地区。
- 北海樽:指北方的酒樽,象征新风尚。
- 红锦:指红色的锦缎,象征华美的装饰。
- 臂韝:指臂弓,弓的装饰。
- 涂金珂勒:金色的轿车装饰。
- 春秋:指春秋时期,历史悠久的中国时期。
- 周襄:指周朝的襄王,提及古代的历史人物。
- 郑论:指对郑国的论述。
典故解析:
“春秋对”指的是古代士人的对话,常常涉及治国理政的高深道理。“周襄出郑论”则是用周襄王的故事来作为评判的依据,意在警示人们不应该简单地用一个古代的例子来分析另一种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对唐诗有很深的研究。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梅尧臣任真州太守期间,表现了他对地方治理的思考和对民生的关心,反映了宋代地方官员的职责与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真州的景象,展现了梅尧臣对地方治理的关注与热爱。诗的开头通过描述太守的幡旗和州民的景象,传达出一种和谐、热闹的氛围,展现了地方官员与民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接着,诗人提到东阳的家风和北海的主道,暗示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表达了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
后半部分通过华美的装饰和车辆的描写,展现了真州的繁荣与富庶,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结尾则是一种警醒,劝诫人们在讨论和评判历史时要有独立的见解,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历史事件来套用另一个。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切,展示了梅尧臣作为地方官员的责任感与对文化的敬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太守幡旗近国门:描绘太守的旗帜在国门附近飘扬,象征着权威和治理之责。
- 州民迎望若云屯:州民仰望着,像云一样聚集,表现出对太守的尊敬与期待。
- 家风自有东阳咏:提到东阳的诗歌,表达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 主道新移北海樽:新规的引入,象征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红锦臂韝观粉质:描写华美的装饰,展现繁华的生活。
- 涂金珂勒驾朱轩:进一步强调豪华与富裕的生活状态。
- 他时傥使春秋对:假如有机会与古人对话,表现出对历史的尊重与思考。
- 莫以周襄出郑论:警示不要简单地用一个历史人物来评判另一种情况,表明独立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州民迎望若云屯”,形象地描绘了人群的聚集。
- 夸张:通过华丽的装饰,强调了繁荣与富饶。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地方治理的关注、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独立思考的倡导,体现了诗人作为地方官员的理想与责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幡旗:象征权威与责任。
- 云屯:象征人们的团结与热情。
- 红锦、金珂:象征繁华与富贵,体现地方的繁荣。
- 春秋对:象征历史的智慧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太守的幡旗象征什么?
A. 地方的繁荣
B. 权威与治理
C. 文化的传承 -
诗中提到的“东阳”是指什么?
A. 地名
B. 历史人物
C. 一种风俗 -
“莫以周襄出郑论”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A. 要尊重历史
B. 要独立思考
C. 不需要评判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国家与民生的关系。
- 王之涣《登鹳雀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沈学士景休知真州》和杜甫的《春望》都关注社会民生,但梅尧臣更侧重于地方治理的积极面,而杜甫则表现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两者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时代的特征与诗人的个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大辞典》
- 《梅尧臣集》